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年逾50歲近半數面臨肌少症危機 男風險高於女

2021/11/4 12:10(11/4 14:36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江慧珺台北4日電)最新調查顯示,年逾50歲的民眾肌少症風險達46%,且熟男族群風險比女性高。醫師表示,可試舉重物、爬樓梯檢視,加上量小腿圍,男低於34公分、女低於33公分,建議就醫評估。

台灣家庭醫學會今天舉行台灣肌少症風險調查記者會,由理事長、台北榮民總醫院副院長黃信彰說明,在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席捲下,自去年10月到今年6月間,共1322名50歲以上民眾參與,以問卷調查肌少症風險與營養補充習慣。

黃信彰告訴中央社記者,這項調查是以亞洲肌少症共識會指標當作風險評估基準,詢問民眾提舉5公斤重物、在房間走動、從椅子或床鋪起身、爬10階樓梯以及過去1年跌倒次數。

黃信彰說,上述評估項目從0到2分評分,若加總分數逾4分,就可能有肌少症,建議就醫評估。

另一項肌少症評估方式則是小腿圍。黃信彰說,小腿圍是準確的評估方式,若男性低於34公分、女性低於33公分,再加上上述評估有任一項感到有點困難,也可能有肌少症。

此外,肌少症不只威脅女性健康。民眾普遍認為男性肌肉較多,肌少症較不會找上門,但調查結果卻相反,男性風險高達51%,高於女性的43%。黃信彰說明,因男性隨年齡增長,荷爾蒙改變,會影響蛋白質吸收與肌肉生成。

黃信彰說,年過40歲後,肌肉量會以每10年約8%的速度流失,無論男女都要注意肌肉養成;若肌肉量減少,不僅生活功能退化,健康會大受影響,跌倒或失能風險增加,甚至免疫力也會下降。

避免肌少症上身,黃信彰說,在COVID-19疫情趨緩之際,建議民眾多多運動維持活動力,上健身房、舉啞鈴、毛巾操等阻力運動,更要注意飲食均衡,多攝取好吸收的蛋白質食物,都是維持肌肉量的好方法。(編輯:管中維)1101104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172.30.14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