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繁殖鳥類調查 台灣朱雀、烏頭翁族群下降

2021/10/21 12:11(10/21 13:46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吳欣紜台北21日電)為掌握台灣繁殖鳥類族群變動情形,農委會特生中心從2009年起號召公民科學家協力調查,累積超過70萬筆鳥類資料,顯示台灣朱雀和烏頭翁族群顯著下降、需要關注、警覺。

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推動「台灣繁殖鳥類大調查」,從2009年開始,每年在台灣鳥類主要繁殖季節的3月至6月間,號召全台各地具有鳥類辨識能力的公民科學家在各自認養的樣區進行數鳥任務,逐年監測、追蹤台灣繁殖鳥類及部分鳥種族群明顯變動的科學性數據,盼為生態環境提出警訊。

特生中心今天發布新聞稿指出,台灣繁殖鳥類大調查今年邁入第13年,已累積超過70萬筆的鳥類調查資料,也有約400多名公民科學家在各自認養的樣區調查當地的鳥種組成和數量,範圍遍及台灣全島和金門、蘭嶼等離島。

特生中心表示,研究團隊分析追蹤2009年至2020年的資料顯示,保育類鳥種中的台灣朱雀和烏頭翁的族群顯著下降,而生活在農地和草叢的棕三趾鶉、斑紋鷦鶯、灰頭鷦鶯、褐頭鷦鶯、棕背伯勞和粉紅鸚嘴的族群,也呈現明顯下降的趨勢,需要關注、警覺。

不過,也不是每種鳥類的族群趨勢往上走就是一件喜事,特生中心舉例,根據資料顯示,外來種的灰頭椋鳥和白腰鵲鴝族群趨勢持續成長,對於本土鳥種和生態造成的威脅也是一種警訊。

特生中心表示,台灣繁殖鳥類大調查是眾多志工完成的公民科學活動,所得資料經過匯集與檢核後,部分已陸續開放於「臺灣生物多樣性網絡(TBN)」、「臺灣生物多樣性資訊機構之入口網(TaiBIF)」和「eBird Taiwan賞鳥資料庫」等公開資料庫,不僅可以供各界人士參考運用,也成為全球皆可共享的鳥類資訊,希望大家一起協力蒐集到的資料,能發揮更多元的價值。(編輯:陳政偉)1101021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172.30.142.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