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林務局鼓勵養殖魚塭曬池化身「飯廳」 餵飽候鳥

2021/4/21 16:14(4/21 17:34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沈如峰宜蘭縣21日電)林務局今天表示,近年來鼓勵宜蘭養殖業者在養殖空檔,延長魚塭泥灘地狀態,成為候鳥過境時的「補給大飯廳」。日前,當地的大濱鷸單日數量已破百,是近10年來首見紀錄。

林務局羅東林區管理處育樂課長吳思儀告訴中央社記者,20年前,賞鳥者口中的姥鷸(大濱鷸),在宜蘭是十分普遍的過境水鳥,但在20年後的今天,大濱鷸的全球總數量大幅減少,與黑面琵鷺同列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紅皮書的瀕危等級;雖然大濱鷸不如黑面琵鷺般廣為人知,但處境同樣危急。

她指出,大濱鷸的全球總數量大幅減少,主因是「東亞-澳洲遷徙線」的潮間帶泥灘地大量流失,以及部分地區龐大的人為獵捕壓力。除了大濱鷸,許多依賴這條遷徙線的鷸、鴴科水鳥也同樣面臨生存危機,如紅腹濱鷸、紅腰杓鷸、紅胸濱鷸、翻石鷸等都亟需關注。

吳思儀說,為了保育這群高度依賴「低水位泥灘地」環境的鷸、鴴科鳥類,羅東林管處去年起與宜蘭縣生態農業發展協會合作,推出「友善水鳥計畫」,並與宜蘭縣五結鄉季新村養殖戶達成協議,於養殖空檔的4月期間,鼓勵業者延長魚塭曬池時間到30天時間,讓魚塭維持泥灘地狀態,化身候鳥過境的「補給大飯廳」,也讓牠們有足夠體力飛往下一站。

她表示,這項計畫目前已有7名在地養殖戶加入,合作面積從去年近2.6公頃增加至7.33公頃,不只泥灘地增加,大濱鷸的數量也跟著創下新高。日前,大濱鷸單日最大量達到139隻,是宜蘭魚塭環境近10年來首見的紀錄。(編輯:陳仁華)1100421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172.30.14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