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中大新書小行星的故事 分享命名陳樹菊雲門緣由

2021/3/8 14:08(3/8 14:16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許秩維台北8日電)中央大學鹿林天文台啟用至今發現逾800顆小行星。中央大學出版新書,分享被命名陳樹菊、齊柏林、雲門等40顆小行星的故事,以表彰他們對台灣社會的貢獻。

中央大學今天舉行「小行星的故事」新書發表會,書中收錄40顆小行星命名的故事,期待讓更多人認識宇宙天文的奧秘。

中央大學校長周景揚表示,中央大學於1992年設立天文研究所,1999年在玉山國家公園的鹿林前山設立鹿林天文台,2002年鹿林天文台正式落成,自2002年發現首顆小行星後,至今已發現逾800顆小行星;小行星的發現是科學,命名則是人文活動,「小行星的故事」這本書正是展現科學與人文的結合。

中央大學天文研究所教授葉永烜指出,過去很多天文學者會以父母、太太、朋友來命名小行星,而中大則藉由小行星命名,彰顯對台灣社會、國際社會有貢獻者,以表達感恩之意;未來也希望有機會將天文台用在亞洲的天文教育上,並讓小行星命名涵蓋亞洲重要人物。

中央大學人文研究中心主任李瑞騰表示,每顆小行星除了天文學基本資料,還有命名緣由與活動,包含地名、文藝、科學、仁人義士等,如羅家倫、劉兆漢、陳樹菊、齊柏林、雲門等都獲小行星命名;他帶著文學院學生團隊經歷1年籌備與編寫才完成這本書,也是促進人文與科技對話。

中央大學鹿林天文台台長林宏欽指出,從發現小行星到完成命名,快則1、2年,慢則5至10年,小行星命名有限制,每年最多申請提交12顆,且不能跟軍事、政治、商業相關,還要經過審核,目前鹿林天文台約取得400顆多小行星的永久編號和命名權,已完成約100顆小行星命名。(編輯:方沛清)1100308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172.30.14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