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源調配邀農會參與 大安大甲溪輸水環評過關
(中央社記者張雄風台北23日電)環保署環評大會今天審查大安大甲溪水源聯合運用輸水工程環評案,開發單位允諾水源調配小組會邀請當地農會代表參與、加強石虎等保育類動物監測通報,此案通過環評大會審查。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召開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第389次會議,審查「大安大甲溪水源聯合運用輸水工程計畫環境影響評估報告書初稿」。
開發單位經濟部水利署中區水資源局表示,大台中地區(含供應苗栗、支援彰化部分)現況每日用水缺口8.6萬噸;若以民國120年為目標年,台中人口聚集、自來水普及率提升、經濟持續發展及增供苗栗地區等用水成長,預估供水缺口每天達22萬噸。
中水局指出,透過這項輸水工程計畫,可取用大甲溪剩餘流量每年約1.31億噸,供應淨水場、后里圳等,可蓄存於鯉魚潭水庫,提高整體供水能力達每日25.5萬公噸;中水局更強調「不影響既有農業用水權益」。
環評委員詢問,能否減低漏水率來補足用水缺口。水利署表示,管線維修減漏是台水公司的工作,自101年起已編新台幣796億元預算進行10年計畫,目前全台漏水率從19.8%降到約14.4%;台中漏水率是全台第三高,因為有很多交通、管線問題;會督促台水努力降至10%,與全世界先進國家標準相同。
環委表示,雖然開發單位已邀集相關單位召開水源調配小組研商會議,確認參與協商機制,但希望出席人員加入當地農會代表,確保權益。中水局表示,有農會參與對水源調配會有比較好的成果;大安、大甲溪的灌區主要為后里區,若鄰近地區需要,有必要也會加入。
環委也建議在自動相機生態監測部分,於施工區域沿線能每2週檢視是否有石虎等保育動物出沒,若有便立即通報施工單位應變;另外,每季要進行滾動式檢討及調整監測點位。
環委提到,報告中針對空氣污染防制措施,以空氣品質指標(AQI)大於100或三級嚴重惡化警報發布時啟動,但AQI包含各類型污染物,並非全為施工造成(如臭氧生成),因此建議改為指標性物染物PM10大於100微克/立方公尺、PM2.5大於35微克/立方公尺時啟動防制措施。
此外,環委建議沿線3處敏感點位增設PM10監測點位。
會議進行約1個半小時,最後決議此案通過環評。中水局告訴中央社記者,工程預期6年內完工,趕上目標年補足用水缺口。(編輯:管中維)1091223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