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學生交流圈較小 中研院士丘成桐憂心
(中央社記者陳至中台北24日電)第12屆丘成桐數學獎日前揭曉,中央研究院院士、美國哈佛大學講座教授丘成桐憂心,台灣中學生交流圈子較小,參賽題目大都是老師給的,應跨出學校和世界各地、各領域的人交流。
第12屆丘成桐數學獎上週在台大舉辦頒獎典禮,金牌獎罕見從缺。往年都來台與參賽者互動的丘成桐,今年受到COVID-19(2019年冠狀病毒疾病,武漢肺炎)疫情影響,未能來台,但仍透過視訊和學生對談並給予指導。
台大數學系主任崔茂培今天將丘成桐於頒獎典禮視訊的講辭,提供給媒體記者參考。丘成桐提到,近年台灣到訪哈佛的學者、前往攻讀學位的學生人數都減少了,可能和社會氣氛有關。
丘成桐認為,作學問和同行交流很重要,「不交流等於自殺」,西方數學是個豐富的寶藏,只有了解到自己所處比較落後位置後,才能發憤圖強,和西方先進交流更不可或缺。
丘成桐與今年參與數學獎的學生相談,發現台灣中學生交流圈子似乎比較小,除了跟老師、同學接觸外,很少到圖書館找參考資料,更不用說到大學問學。參賽題目大部分是教師提供的,題目雖然不錯,但如今資訊發達,中學生如果善於利用網路,應能找到不少有趣的題目。
丘成桐也建議學生,不必侷限在數學範疇,目前人工智慧、大數據等領域,就有不少有意義的數學問題,不妨跨出領域,多看看工程的書,台灣也有很多優秀的工程師,中學生可以多多接觸。
崔茂培接受中央社電訪表示,台灣中學生普遍受制於考試,數學教育偏重解題,學生只看講義,對學問缺乏整體認識,甚至很多學生,沒有把整本課本認真讀過一遍。
崔茂培建議,中學生可以到住家附近的大專校院走走,嘗試用電子郵件聯繫大學教授,勇敢請教問題。另外隨著科技發展,學生在學習理論之餘,也應對新的工具有所瞭解,現在很多數學問題,就可用電腦快速模擬、預測出來。(編輯:張芷瑄)1090724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