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助童成籃球隊教練 杜繼宗要為部落發掘體育種子
(中央社記者郭芷瑄屏東縣23日電)「不要羨慕別人有的,要看自己目前所擁有的」,杜繼宗在渴盼參加國小畢業旅行時,媽媽給了這麼一句話;回到部落擔任籃球教練,他說,希望為孩子們發掘自己所擁有的才能。
在屏東海拔最高、全台最大魯凱族群的霧台鄉,男人永遠都是兒子成為勇士的榜樣,但杜繼宗的父親卻在他2歲、還懵懂未知的年齡出意外離世,媽媽從此山上、山下打零工,將大他2歲的姐姐及他交給祖母扶養,偶爾回山上打零工時,全家才能團圓。
上了小學,杜繼宗和姐姐都成了世界展望會的受助童,每個學期每人新台幣7500元的補助,對於家庭是個很大的經濟來源,杜繼宗說,雖然小時候對錢多少沒有什麼概念,但他知道,展望會一直有人在幫助他的家庭。
媽媽長期不在山上時,展望會社工每個月的探望、陪伴和關心,成了姐弟兩人的精神支柱,「有一個人在關心我們」,這是當時杜繼宗小小心靈的溫暖。
「每次看到社工來,我和姐姐都很開心」,31歲的杜繼宗回憶當年沒有父母陪伴的孤寂童年,他說,「社工都會知道我和姐姐的需求」,而資助人卡片的鼓勵,無形中也陪伴著他和姐姐的成長。
杜繼宗說,小學、國中階段,對於貧窮的感受不是那麼深,直到國中畢業旅行,他很想參加,但是3500元的費用,媽媽跟他說「不要羨慕別人有的,要看自己目前所擁有的,家裡的錢有限,可能沒有辦法讓你去畢業旅行」。
媽媽給了他人生中很重要的座右銘,但媽媽也看出他的期待,仍然湊出錢讓他去參加畢業旅行,杜繼宗說,從那時起,他清楚了解到媽媽的辛苦,立志以後要好好工作孝順媽媽,他努力考上國立屏東高工,減輕學費的負擔。
由於姐姐考上國立大學,杜繼宗在考大學時一度迷惘,為了要減輕家裡的經濟負擔,他非得考上國立大學不可,但除了愛打籃球外,他沒有什麼專長,當時母親告訴他,如果沒考上國立大學就去服志願役,於是杜繼宗以籃球專長去考國立台灣體育運動大學,幸運錄取。
大學畢業,杜繼宗選擇回到部落,「出生的地方就是培育我的地方」,當時瑪家國中需要籃球教練,杜繼宗毫無懸念接了這個職務,發現球員裡,有不少和他一樣是展望會受助童或是經濟不好的孩子,「我希望幫助這些孩子提早發掘自己的專長,為台灣發掘體育種子」,回到部落,他有了夢想。
「除了要快,還要和別人合作!」來自杜繼宗的么喝在山谷間迴盪著,杜繼宗訓練學生,球技永遠不是第一,態度才是,他說,籃球不是原住民的專長項目,田徑和排球才是,多數的原住民身材都不高,在體型限制下,要如何出奇制勝,「團隊合作是第一要素,這就回到魯凱族教育-做人要謙卑」,另外,他教學生以快速防守彌補身高的不足。
當年世展會社工的關懷在杜繼宗心裡扎根,有孩子因家庭因素無法到校練球,杜繼宗一整個暑假接送這個孩子到校訓練。
在杜繼宗的訓練下,瑪家國中第一次參加全國籃球聯賽,就拿下國中籃球聯賽乙組屏東縣第1名,不但是瑪家國中第1個籃球「第1名」,也讓杜繼宗成為世展會孩子們的榜樣。
這名讀國立體大、身高175公分、帶著孩子們衝向第1名的教練,成了孩子們心中的偶像,許多孩子都說「未來要像教練一樣」。
世展會經常邀杜繼宗分享自己的成長經驗,社工表示,在受助童裡,能考上國立大學已經很不容易,杜繼宗又能帶著孩子為瑪家國中拿到籃球創校以來的第1名,很不簡單,他是個榜樣,鼓勵受助童不要放棄自己,仍能像他一樣活得很精采。
為了要讓部落孩子提早發掘自己的專長,杜繼宗也接長榮百合國小及霧台國小勵古分校的籃球教練,他說,希望孩子在學習籃球的每個階段,都能銜接。
明白原住民受限於身材,能在籃球上有所成就的人才並不多,而要能在某個體育專項發光發熱並非人人所能,杜繼宗說,他讀體大時,發現還有許多工作適合有運動細胞的原住民,如體能訓練師和物理治療師等。
「經濟不好的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很容易因物質而迷失自己」杜繼宗自己在都市求學,明白都市對來自部落原住民的誘惑,「畢竟不是人人都能成為明星」,回到部落的杜繼宗,努力讓孩子提早發掘自己的興趣和專長,提早訓練技能,避免在青少年時期迷惘。
他說,只要有專長,有天想回到「再熟悉不過的部落,生存就沒問題」。
擔任學校籃球教練3年,杜繼宗去年轉到霧台鄉公所成為約聘土地測量員,「我要利用土地測量重新認識自己部落的土地」,他也受訓成為部落文化解說員,杜繼宗說,魯凱族文化授課的都是70、80歲長者,他要趕快補這個文化斷層。
從小沒有父親,失去成為獵人、勇士的榜樣,杜繼宗認真向長輩學習,「要成為一個獵人和勇士」,心中的那個遺憾,讓杜繼宗回到部落後慢慢體現,沒有在學校教藍球,他在教會裡組籃球隊發掘和他一樣的孩子。
真正落地生根,杜繼宗希望能夠帶更多的年輕人回部落,回來一個是一個,就像他一樣「方向對了,就算一個人回來也沒關係」。(編輯:孫承武)1090623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