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治痛風不能光靠飲食 有患者脊椎結石癱瘓

2019/12/19 18:14(12/19 19:21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陳偉婷台北19日電)據統計,台灣成人每百人有3人痛風,40歲以下病人不少。醫師提醒,民眾對痛風治療有迷思,以為發作再止痛或光靠控制飲食治療,但痛風可能致身體器官結石,甚至有人因此癱瘓。

中華民國風濕病醫學會今天舉行衛教記者會,推出由藝人邰智源主演的痛風衛教影片,點出民眾對痛風迷思,包含以為只要控制飲食就不會痛風、發作再吃止痛藥就好等錯誤觀念。

風濕病醫學會理事長蔡文展下午在記者會表示,台灣成人的痛風盛行率不低,統計發現,約每百人就有3人有痛風問題,尤其40歲以下病人不在少數,也有17、18歲就痛風發作的個案。痛風並不是單純「關節痛」的問題,若缺乏治療,還會引起其他器官疾病,如心血管、腎臟病變,甚至會引起勃起功能惡化因子,導致「不性福」。

林口長庚醫院風濕過敏免疫科主治醫師余光輝說,痛風是體內過多的尿酸沉澱堆積導致的疾病,如果沉積在關節,就會導致關節炎;沉積在腎臟,就會導致腎臟疾病。肥胖、高血壓、藥物影響、基因、飲食、糖尿病、高血脂、腎臟疾病等,都可能導致尿酸過高及痛風。

痛風發作時會造成患部紅腫熱痛,蔡文展說,痛風的取名相當傳神,有兩個特色,其一是痛風的痛非常的劇烈,患者可能會痛到坐立難安、不良於行,甚至是微風吹過都會刺痛;另一個意涵,痛風的痛「來去如風」,患者發作後會在24小時內痛到頂點,但就算不治療,3到7天內也會好。

只是,蔡文展說,約有15%人在首次痛風發作後,此生不會再發作;但有85%的人會再度發作,發作頻率和嚴重程度視尿酸高低而定。

余光輝表示,身體的尿酸過高是警訊,如果長期忽視,尿酸可能持續累積在關節,形成痛風石。痛風石可能出現在手指關節、耳朵、皮下、軟骨,嚴重會導致關節變形、侵蝕骨頭。台灣甚至有些病人的痛風石出現在脊椎,導致四肢癱瘓而就醫。

不過,蔡文展也坦言,有些病人很奇怪,一聽到罹患痛風,就只想用飲食或運動來改善,但這是錯誤觀念,飲食只能改善約2成的尿酸值,有些人整天吃東西像在吃草,結果尿酸只下降1mg/dL,幫助非常有限,還是得靠藥物治療才能真正控制。

蔡文展表示,多數痛風病人可能在發病後還會再度發作,需要長期服藥控制,但有些病人很可能自以為尿酸降了就不需再服藥,就可能再復發。也有一些民眾是無症狀的高尿酸者,因健檢被發現,目前台灣的治療指引是建議,尿酸超過10mg/dL就應進行治療。

余光輝表示,傳統治療高尿酸藥物可能有藥物過敏問題,造成患者的壓力,但新的藥物降低相關風險,且今年12月1日起,健保也有新的給付標準,患者只要按時服藥,就可降低尿酸值,且大幅減少痛風石面積。

蔡文展提醒,過去治療痛風石只能開刀拿掉,但這是不對的,因看到的結石只是冰山一角,不只出現在關節,也可能出現在體內器官。患者可依醫師建議接受藥物治療,也有助改善生活品質。(編輯:葉俐緯)1081219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172.30.14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