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榮創新抗生素療法 染肝膿瘍可望少住院8天
(中央社記者張茗喧台北29日電)一旦腸道壞菌跑到肝臟,可能引發「化膿性肝膿瘍」,恐住院治療長達1個月。北榮找出創新抗生素療法,以靜脈注射搭配口服抗生素,可望將住院天數縮短8天。
台北榮民總醫院今天發布新聞稿公布此研究成果,北榮感染科醫師林邑璁表示,化膿性肝膿瘍是由克雷伯氏肺炎桿菌引起,在台灣相當常見,不分族群、年齡層都有感染風險,這種細菌平時可能躲在腸道中,一旦跑到肝臟就會造成感染。
林邑璁說,目前僅知西方國家大多是因膽道病變引起,東亞國家感染機轉仍不明,但東亞國家盛行的大多是具有高毒性的克雷伯氏肺炎桿菌,即便沒有肝膽病變問題,也可能罹病,患者若沒有適當治療,恐敗血症死亡。
林邑璁指出,化膿性肝膿瘍症狀和嚴重感冒相當類似,包括發燒、食慾不振、腸胃不適,必須透過超音波、電腦斷層才能確診。
過去治療化膿性肝膿瘍必須適當引流後,醫師會以傳統乙內醯胺類抗生素透過靜脈注射方式治療,至少需要住院28天,不僅造成醫療負擔,患者生活也受影響。
林邑璁說,近年研究團隊發現若改以同樣效果的氟喹諾酮類抗生素,不僅效果一樣好,靜脈注射一段時間後就能改以口服劑型治療,住院天數可望縮短至20天,病患住院超過21天的個案比率更從66.3%明顯降至37.8%,此研究成果已於今年美國感染症醫學會的年會發表。
今年86歲的王先生,因為持續發燒、食慾不振,在診所就診1星期症狀都不見改善,到北榮就診抽血發現嚴重細菌感染,進一步以腹部超音波檢查,發現肝臟右葉有6公分的化膿性病灶,經靜脈注射治療13天後順利出院,後續僅需持續在門診使用口服抗生素治療1個月即可完成療程。
林邑璁強調,化膿性肝膿瘍目前沒有特別的預防方式,加上症狀和感冒非常類似,就醫時容易被忽略,呼籲民眾一旦反覆發燒、怎麼治療都沒有好轉,甚至愈來愈嚴重,務必提高警覺。(編輯:管中維)1081129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