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罕見延遲性產後大出血 子宮修復不佳血管瘤惹禍

2019/11/19 12:32(11/19 13:56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陳偉婷台北19日電)37歲王小姐剖腹產雙胞胎,生完4週後,某次如廁大出血,甚至流出半個手掌大血塊。醫師說,延遲性產後大出血為罕見狀況,但曾經多次子宮手術或有子宮肌瘤者為高風險群。

國泰綜合醫院婦產科主任蔡明松今天說,近日國泰醫院出現一例罕見狀況,37歲王小姐以人工試管方式成功懷雙胞胎,且經剖腹產順利生產。但產後4週,她還在坐月子時,無預警大出血,大量血液順著大腿滴落,且流出半個手掌大的血塊,伴有頭暈、站不住的狀況。

經緊急送醫,抽血檢查發現王小姐血紅素僅剩7(正常為12至16mg/dL),緊急輸血2000C.C.才保住一命,醫師診斷為延遲性產後大出血。但經多次藥物治療,還是持續有出血的狀況,進一步使用顯影劑檢查後,發現為子宮內右側血管瘤造成的大出血,手術後順利止血,子宮也成功保留。

蔡明松說,俗稱血崩的產後大出血,大多數發生於剛生產完24小時內,稱為「立即性產後出血」;「延遲性產後出血」是指發生在產後24小時至產後12週內,出血量超過1000C.C.,臨床上並不多見,發生率約僅1%。

造成延遲性產後出血的原因包括胎盤殘留、植入性胎盤、子宮血管瘤及或凝血功能障礙。當大量出血時,產婦可能出現面色蒼白、四肢無力、胸悶、心悸、出汗、焦躁不安、意識混亂甚至暈厥等不適症狀。

蔡明松說,王小姐因做過試管嬰兒(雙胞胎)、子宮鏡以及歷經剖腹產等因素,都是可能造成子宮內血管瘤導致產後大出血的原因。子宮內血管瘤是因產後修復不良而產生,理論上血管在產後應恢復正常的細度和彈性,但卻修復不良,且因不明原因破裂而大出血。

因生產過程有多變性,產後大出血是一種無法預期的緊急情況,蔡明松提醒,包括高齡產婦、巨嬰、多胞胎、子宮腫瘤、前置胎盤、前胎剖腹產、曾有肌瘤切除手術、曾多次人工流產、凝血功能異常或有產道撕裂傷嚴重及子宮收縮功能不良的產婦,都是產後大出血的高風險群。

此外,蔡明松說,產婦在生產後出院至坐月子期間,需多注意傷口及出血量,若發現惡露持續排不乾淨、且顏色都呈紅色、或突然流出大量鮮血或血塊、或有發燒(出血易細菌感染)、臉色蒼白、心悸、頭暈或不正常腹痛等症狀產生時,應立即回診就醫。(編輯:管中維)1081119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172.30.14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