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2.5中測出塑化劑 環保署:先確定源頭
2019/10/14 11:16
(中央社記者張雄風台北14日電)根據環保署調查,PM2.5化學成分中發現除了傳統所知的污染物外,也含有微量塑化劑。環保署長張子敬表示,報告中的數值很低,對人不會有影響;會先確認塑化劑來源再擬策略。
環保署委託中央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團隊進行「107年細懸浮微粒(PM2.5)化學成分監測及分析」,發現PM2.5化學成分中除了一般所知的污染物外,也偵測到微量塑化劑。
環保署長張子敬今天出席「2019台歐盟環境影響評估研討會」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這是一份研究報告,所以現在要先去弄清楚到底塑化劑是從哪裡來,確定來源後再考慮控制的可行性。
張子敬進一步說明,如果那是一個很普遍的,到處都存在的來源,比方說日常生活每個人衣服上可能掉毛屑,就不可能去限制每個人的活動;但如果有確定會產生塑化劑的源頭,就減少生產,策略上是不同的。
透過 Google News追蹤中央社
張子敬強調,報告中顯示塑化劑是很微量,因為現在分析技術愈來愈好,環境很多東西就變成大家太擔心;他並舉之前捷運月台PM2.5濃度瞬間值飆高研究為例,要看曝露的時間、曝露的量,才能說對人體是否有影響。
張子敬指出,報告中塑化劑的量對人體不會有影響;研究主要是顯示,傳統認為塑化劑不會在這裡產生,在調查中看到了不一定就是有問題,但會找出是否該處理、或怎麼處理。(編輯:謝雅竹)1081014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