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死亡就近在身邊 九二一地震教的生命課

2019/9/21 17:27(9/21 19:04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陳偉婷台北21日電)20年前,九二一地震重創台灣,這場巨變除了讓急診醫師石富元自此投入災難醫療,也讓他深刻體悟「死亡就近在身邊」,別把名利看得比命還重。

九二一地震造成數千人喪生、上萬人受傷,當時參與救災工作的台大醫院急診科醫師石富元還是年輕主治醫師,才剛從國外學習災難醫療回台,就碰上台灣史上首度重創社區醫療的災難。災區除了橋斷路毀,醫院功能也失靈,必須仰賴外地醫師緊急馳援。

石富元受訪時表示,當時台大醫院派出多名醫護人員到災區,一開始聽說埔里災情嚴重,許多醫院醫療隊都集中到埔里,且因醫療團急著成軍,不清楚災區需要什麼資源,只能靠想像,帶了一堆急救藥物和設備。

但到了災區才知道,病況嚴重的患者不是早已往生、就是緊急後送;還留在災區的,多是來看感冒、頭痛、肚子痛,醫療團一般藥物準備不足,還必須請國軍醫院支援。

也因為整備經驗有限,沒想到災區沒水沒電,石富元說,醫療團一到現場馬上成「另類災民」,沒有水喝、也沒有食物。雖然有房子可暫時歇息,但因餘震不斷,沒人敢進到屋內,夜晚只能在戶外樹下選一個地方躺著睡,但也幾乎一夜無眠。

一直到耳邊傳來一陣「噹噹噹」的鈴聲,石富元清晨時起身探看,才發現醫療團就睡在一排往生的災民旁,家屬及和尚正在誦經。

石富元對災區的深刻印象是「寧靜」。儘管身邊救難人員的吆喝聲、家屬的哭喊聲、重型機具開挖聲、救護車鳴笛聲來回不斷,現場卻有令人意外的沉靜安詳。

石富元拿出當時在災區拍攝的照片,最衝突的一張是2名男子共乘一台腳踏車,氣氛看似閒散,但背景是埔里鎮上嚴重崩壞的建物和搖搖欲墜的招牌。「那種寧靜就好像是事情已經這麼慘了,日子還是要過下去,專注做好眼前的事情就對了」。

雖然在急診室早已看慣了生老病死、悲歡離合,但九二一地震在石富元心中仍刻下難忘的痕跡。他的太太在震後3天難產,人在災區的石富元只好緊急搭直昇機輾轉回台北,處理完太太生產的事情,又趕著回災區,「我太太當時差點把我殺了」。

九二一地震也讓石富元更清楚從醫的方向,決定專攻少有人走的災難醫療,台灣現有的緊急災難醫療能量和20年前已不可同日而語。國家級災難醫療救護隊在2000年成軍,當重大災難發生時,國家級救護隊必須在6小時內到達指定災區,維持正常醫療運作,且具備抵達災區後的前72小時,可不依賴外界水、電、食物供應而自給自足。

投身災難醫療的石富元從死亡中得到啟示,「死亡只是生命的狀態,必須學習去接受,每個人都有機會面臨死亡,在那當下,什麼事情對你是重要的,就會立即浮現」。

「死亡離我們很近」,石富元說,台灣社會很多人對死亡渾然未覺,把錢看得比命還重。他在2002年協助處理澎湖空難時,看到名人、家財萬貫者,也遭遇橫禍,更有感「人生有很多東西,名跟利都是別人借你的,死後沒有一個東西能帶走」。

石富元說,從此之後,他待人處事雖不乏挫折,但已沒有挫折感。能活下來,做一些自己認為需要做的事情,學會珍惜當下,就是好事。

另一名在九二一地震協助救災的急診醫師、台大雲林分院副院長馬惠明也說,從事災難醫療的人,對人生的看法也會改變。災難無法預防,「就更要珍惜當下」,把今天當作最後一天,想做的事情要及時去做,排除萬難也在所不惜。(編輯:張芷瑄)1080921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