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向家人出櫃遇負面態度 學者建議給時間理解

2019/5/25 15:25(5/25 18:20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吳欣紜台北25日電)台灣同婚合法後,預期有許多同志向家人出櫃,學者表示,當同志出櫃遇到長輩的負面態度,應先給一些時間讓對方理解,也可陪伴、引導家長參與各項同志活動。

立法院17日三讀通過同婚專法,讓同志擁有結婚登記的權利,可預期會有越來越多同志因想辦理結婚而向家人出櫃。不過,當傳統異性戀家庭的價值觀遭遇同性戀的挑戰時,家人的不理解、不認同等負面態度恐怕不在少數,同志出櫃後與家人之間的關係維繫更顯重要。

世新大學口語傳播學系副教授李佩雯受訪表示,一般同志出櫃大致可分為4種類型,像是口頭告知、非語言方式、透過其他家人,或被動出櫃等,但不論是哪種方式,都建議同志出櫃後需要給家人一些時間來接受。

李佩雯表示,同志出櫃主要是希望能夠獲得家人認同,但也許每一個同志都是花了許多時間才接受自己的同志身分,所以建議站在家人立場,不要期待或是要求父母在短時間內接受自己,也不需要埋怨家人為何不理解自己,而是應協助家人摸索、認識同志。

李佩雯舉例,有些同志機構會定期舉辦同志父母的活動、講座,同志可以陪伴、引導父母一同參與。過去曾有研究顯示,有同志帶著父母去參加完活動,結果父母發現其他同志父母對於小孩出櫃的態度非常誇張,反而回家反思自己對小孩的態度。

李佩雯指出,同志出櫃後更應花時間陪伴父母,常常待在父母身邊,讓父母有機會提問並瞭解,小孩也要理解父母立場。經過長時間的溝通協調,父母最後也會發現孩子出櫃前後並沒有不一樣,進而理解不同性傾向並不是壞事。

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副秘書長彭治鏐則表示,若同志向親密手足或是父母出櫃,卻遇到歧視或是攻擊,首要先做好心靈調適,同志不應直覺認為家人就是不接受或歧視,應先冷靜思考親密的家人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反應。

彭治鏐指出,長輩會有不舒服的言論,多數來自於不同世代的不理解,同志們應該思考這些行為背後的原因,畢竟可能來自於長輩的擔憂,像是當同志說要結婚,長輩可能會擔憂孩子結婚後,在公司是否會被歧視、被欺負或是主管會怎麼看待等。

彭治鏐建議,若長輩的態度是強烈拒絕同志出櫃、拒絕溝通的情況,建議同志可尋求家族內與父母親近的人士協助,讓親近人士與父母聊一聊、讓父母有情緒的出口,也可以透過文字書寫與父母溝通,避免面對面的言語衝突更劇烈、激怒彼此。

「長輩也許需要一段時間釋懷」,彭治鏐說,他曾接觸過案例,同志向家人出櫃後,同志的家人為此失眠甚至去看身心科,因此也建議同志朋友可以尋找同志機構、心理諮商等資源給父母調適。(編輯:張芷瑄)1080525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