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急診醫病關係 馬偕靠智能APP幫忙
(中央社記者陳偉婷台北2日電)大醫院急診常有壅塞問題,據統計,台北馬偕急診室107年就有超過17萬人次就醫。馬偕開發急診智能APP,揭露急診候診狀況,讓病人掌握等候時間,有助改善醫病關係。
「醫師說要空腹做檢查,那可以吃藥嗎?」「請問有說要安排住院,什麼時候有病床?」「剛才有幫我父親抽血了,報告出來了嗎?」「我已經等很久,什麼時候輪到我?」
馬偕紀念醫院急診醫學部急診內科主任蔡維德今天在記者會表示,上述對話幾乎每天都會在急診出現,可能造成醫護人員工作被打斷、有照顧病人安全疑慮,或因病人不耐久候而發生緊張衝突等,但究其原因,關鍵在於「資訊不夠即時、透明」。
蔡維德解釋,急診和一般門診不同,不是先來先看,而是看檢傷分類。有些民眾常會自認「我的狀況很嚴重、為什麼等這麼久?」但醫護端則會認為,「你這個檢傷4級,我有一個1級的病人正在急救」。但過去,只有醫護端能掌握檢傷狀況、急診忙碌情形,候診病人幾乎一無所知,如果能讓資訊透明,相信病人就能理解。
根據健保署統計,台北馬偕急診室107年就醫總人次達17萬3777人,為全國第三。蔡維德說,台北馬偕急診室平均每天有超過450位病人,全國資料也顯示,急診檢傷分類仍以3至5級的輕中度病人占多數。
馬偕急診醫學部開發App,以智能化系統輔助醫療,改善急診混亂吵雜的刻板印象。重要功能包含以「紅黃綠燈」概念提供急診即時人數,紅燈代表候診人數達99人以上,可能會等很久、綠燈則是小於70人。
另提供預約急診掛號功能,病人可先自行自述病史、過敏史;病人可即時收到看診、報告進度或病情說明的通知,以便和醫療團隊接洽;也會清楚告知病人檢傷分級及各級的代表意義,讓病人理解等候的原因。
民眾也可透過APP隨時查找衛教資訊,不會再因弄丟衛教單張又要重新找醫護人員協助,減少醫護負擔,方便民眾自我照護。(編輯:李亨山)1080502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