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面對死亡不容易 醫師鼓勵諮商全家一起談

2019/4/5 11:33(4/5 12:16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病人自主權利法面面觀 8-4(中央社記者陳偉婷台北5日電)95歲老先生已多重器官衰竭,醫師和家屬反覆討論,有共識決定不再勉強,但病人小兒子堅持救到底。專家說,家屬的堅持常有背後理由,唯有及早溝通、諮商,才能順利化解。

亞洲第一部保障病人自主權利的「病人自主權利法」在今年1月6日正式施行,民眾可經預立醫療照護諮商(ACP)後,完成預立醫療決定(AD)。

病主法上路3個月來,全台超過80家醫院提供預立醫療照護諮商,根據衛生福利部登錄資料,全台至今有近2000人簽署預立醫療決定。

不過,不少醫師認為,就算民眾簽署AD,也未必就能善終。最終執行時臨床醫師仍會顧慮家屬想法,如果和家屬的溝通沒做好,AD啟動就有困難。

台北市聯醫仁愛院區神經外科主治醫師張麟受訪時說,民眾的AD確實有可能不被啟動,「因死人不會告你,但活人會告你」。

所以醫師在進行ACP時都會反覆提醒意願人,未來能不能保障善終、確實依照意願。張麟說,絕對不是照著AD這張紙,而是要看身邊的家人是否認同,也因此諮商時要邀身邊親近一起討論。

張麟說,曾有老婦人帶著兒子來諮商,兒子問:「是不是簽了你們就不會救我媽?」「不插管是不是很殘忍?」但在諮商團隊說明後,兒子理解了,後續就會支持媽媽的決定。未來當媽媽的臨床條件符合,啟動就不會遇到阻礙。

台大醫院家庭醫學科主任蔡兆勳表示,末期照顧牽涉到生命的進展,執行AD會遇到生命結束的問題。當死亡不可避免,不只要照顧病人,也要照顧家屬。就算病人簽了AD,但子女不捨,也不能因此指責子女違反倫理與法律,這也導致醫療照護的兩難。

張麟就遇過一個印象深刻的個案。95歲老先生病重已有敗血症,且多重器官衰竭,醫師認為狀況已不可逆轉,反覆跟家屬討論,也許不要繼續勉強,對老先生太折磨。

老先生的幾個兒子都同意,唯有小兒子非常堅持,他雖然理解醫師的判斷,但希望盡力救。張麟和小兒子接觸久了之後,小兒子才提起堅持的原因。原來是有一天下午,爸爸曾對他說「要活到104歲」,他認為這是他跟爸爸之間的承諾,必須努力守護。

及早做醫療照護諮商,是不讓家人為難的體貼。台大醫院安寧緩和醫療病房主任姚建安分享,64歲張鼎筠是台大醫院第一例完成預立醫療決定者,張先生在新法上路不久,就帶著兒子踏入諮商門診,開啟父子倆生平第一次、有關死亡的對談。

張鼎筠受訪時說,過去曾有照顧家人的經驗,也曾看過親戚因失智症臥床多年,在臨終前,病人的家人、子女又常常捨不得放手,結果病人持續拖磨,生活失去品質。他希望人生最後一段路不要維生治療、不要人工營養、也不要插管。更重要的是,他希望全家人都了解並支持他的決定。

過去沒有ACP,張鼎筠說,想跟孩子談善終議題都不知道怎麼開口,可能還要特別約到咖啡廳去聊。有病主法之後,他選了兒子當醫療委任代理人,諮商時兩人針對內容逐一討論,氣氛輕鬆愉快,也談得很仔細。再由太太和媳婦當AD的見證人,女兒和女婿也都知道他的決定,全家都有共識。

張鼎筠表示,很多人抱著「船到橋頭自然直」的心情,不願提前談死;但他年紀漸長,未來可能活到90歲,也可能現在就是最後一天。或許會在睡夢中離世,也可能遭逢意外成植物人。人一定會老,也一定會死,「就算害怕,也要面對」。

訂閱《早安世界》電子報 每天3分鐘掌握10件天下事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格式
訂閱
感謝您的訂閱!

台大醫院臨床倫理委員會執行秘書蔡甫昌受訪時說,許多人可能不習慣面對死亡、對生死沒有想像或不了解生命教育,每個人都有自己開啟死亡討論的時間,推動病主法不需強求。

蔡甫昌說,預立醫療照護諮商提供機會給「想開啟死亡討論」、或「曾看過非常沒尊嚴的照護現場」、「家屬有病史」者,有諮商團隊的資源可以利用,引導民眾正面討論死亡。(編輯:陳清芳)1080405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請繼續下滑閱讀
懊悔沒對癌末夫說我愛你 死亡應是心安的告別
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