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心肌梗塞年輕化 醫:高血脂患者增是主因

2019/1/9 17:08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張茗喧台北9日電)統計顯示,近10年來急性心肌梗塞有年輕化趨勢,進一步分析發現,55歲以下高血脂患者大增是重要原因,因血液中壞膽固醇濃度過高,若無法好好控制,恐暴露於心肌梗塞危險之中。

根據衛生福利部公布的2017年十大死因,心臟病及腦血管疾病分別高居第2名及第4名,每當天冷心肌梗塞患者也會激增。

中華民國血脂及動脈硬化學會理事長、成大醫院心臟血管科醫師李貽恆今天在記者會中表示,根據最新健保統計顯示,近10年來急性心肌梗塞有年輕化的趨勢。

李貽恆說,2009到2015年之間,55歲以下的年輕族群心肌梗塞發生率持續增加,男性的發生率從每1萬人2.7人攀升至3.5人、增加近30%,女性則增加約29%。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人高血壓、糖尿病的比例都沒有增加,高血脂患者卻增加近20%,顯示年輕族群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中,高血脂增加的盛行率相當顯著,控制血脂中的壞膽固醇(LDL)也成重要關鍵。

李貽恆解釋,多數心血管、腦血管患者由於血中壞膽固醇濃度過高,會附著在主動脈血管壁上導致血管阻塞、動脈硬化,進而引發心肌梗塞、冠狀動脈心臟病、血栓等疾病。

根據國際研究指出,血液中的壞膽固醇每升高39mg/dL,重大心血管事件的發生率將增加22%;國外大規模回顧性研究也發現,曾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一旦壞膽固醇控制不佳,復發風險高達25%。

中華民國心臟學會秘書長、亞東醫院心臟血管內科主任吳彥雯指出,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壞膽固醇指數應控制在70mg/dL以下,但未達標患者多達62%,代表曾發生急性冠心症的患者在現行藥物的輔助下,很可能仍暴露在復發及猝死風險中。

吳彥雯說,過去大多以「史他汀類」藥物治療,用藥劑量每增加1倍,最多可降低6%壞膽固醇,但若為了降低壞膽固醇而大量用藥,患者可能出現肌肉痠痛、影響肝功能等副作用。

近年有科學家發現讓壞膽固醇居高不下的關鍵,是一種名為「PCSK9」的酵素,此酵素會阻礙壞膽固醇代謝,使壞膽固醇不易下降,因此發展出PCSK9酵素抑制劑,有助代謝壞膽固醇,突破現行治療瓶頸。

為此,台灣7大學會2017年共同制定「台灣高風險病人血脂異常臨床治療指引」,建議使用高強度史他汀藥物的心血管疾病患者,若壞膽固醇仍無法達標,建議合併使用PCSK9抑制劑針劑,且呼籲高風險病人應積極與醫師討論合適的治療,才能遠離復發及猝死的風險。(編輯:李錫璋)1080109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