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植物行光合作用 須靠TIC236這座橋

2018/12/4 11:20(12/4 13:46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余曉涵台北4日電)中研院最新研究終於解開葉綠體的運作之謎,中研院分生所特聘研究員李秀敏表示,研究發現蛋白質要進入葉綠體行光合作用時,必須透過「TIC236」這座橋梁,才能進入葉綠體內。

中央研究院今天舉行「光合作用不能沒有『這座橋』! 中研院葉綠體研究登上『自然』期刊」記者會。

中研院分子生物研究所特聘研究員李秀敏介紹,植物的葉綠體中,外面有兩道類似「城牆」的組織,當葉綠體要行光合作用時,蛋白質必須穿過這兩道城牆抵達葉綠體中心後,才能發揮作用。

李秀敏舉例,可以將植物細胞中的葉綠體看成是農園,專門生產食物,而蛋白質就是農園的工人。

李秀敏說,但這座農園位在兩道牆裡面,中間還有一道護城河,工人要進入農園就必須透過一座連結的橋梁才能進入。

李秀敏指出,他們耗時7年的研究就是發現這座橋梁的存在,並將這座橋梁命名為「TIC236」。李秀敏說,如果蛋白質沒有透過TIC236進入葉綠體,植物不僅不會行光合作用外,在胚胎發育的階段就會死亡。

除了找到這座橋梁外,李秀敏表示,這次研究也發現TIC236是由藍綠菌的一個類似蛋白演化而來。

李秀敏解釋,也就是說在生物演化史中,遠古的某個藍綠菌,被其他單細胞生物吞噬,逐漸演化成現今植物中的葉綠體。

李秀敏說,由於粒線體是透過將外圍雙膜在部分地方緊緊貼近,讓護城河消失,蛋白質就可以進入,顯示葉綠體跟粒線體有不同的細菌祖先,才會有不同的進入方式。

中研院指出,此研究已經在11月21日登上國際期刊Nature,文章標題為:TIC236 links the outer and inner membrane translocons of the chloroplast。(編輯:李錫璋)1071204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