濫用抗生素 中研院發現恐增心肌梗塞死亡率
2018/10/18 12:55(10/18 19:42 更新)
(中央社記者余曉涵台北18日電)中研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研究員謝清河率領的研究團隊,證實濫用抗生素將導致腸道菌相失衡,進而影響免疫系統的修復功能,使心肌梗塞的死亡機率大幅提高。
中央研究院今天舉行「別讓抗生素破壞身體好菌!中研院證實腸道菌相失衡增加心肌梗塞死亡機率」記者會。
根據中研院發出的新聞稿,謝清河率領的團隊用抗生素清除小鼠腸道細菌後,發現施行心肌梗塞模擬手術的小鼠死亡機率大幅提升,其中多數是死於心臟破裂。經研究後,團隊進一步發現,其中關鍵是缺少了腸道細菌的代謝產物「短鏈脂肪酸」。
中研院解釋,短鏈脂肪酸是腸道細菌行無氧發酵的主要代謝產物,也是維持免疫細胞功能的重要因子。心肌梗塞時會產生大量壞死細胞,這些細胞會誘發體內免疫反應進行修復,以維持心臟結構穩定。
中研院說,但如果體內缺乏短鏈脂肪酸,免疫系統的修復作用將受影響,從而提高死於心臟破裂的機率。
中研院指出,數量龐大且存在人體內外的「人體微生物群」(human microbiome)與人體形成一種共生關係。一但使用抗生素後,部分菌種會被抑制,未被抑制的細菌群則乘機繁殖,進而引起菌相失調,使身體抵抗力下降。
透過 Google News追蹤中央社
中研院表示,本研究歷經數年,證實抗生素濫用的問題會影響其他疾病的預後結果。此外,研究團隊也發現結合目前盛行的乳酸益生菌療法,透過乳酸桿菌(Lactobacillus),有望藉由改變腸道菌相及其代謝產物的組成,提高心臟受損後的修復功能。
中研院說,此研究已於美東時間10月8日刊載於循環(Circulation)期刊。(編輯:黃于)1071018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