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生病了 思覺失調症半數30歲前發病
(中央社記者張茗喧台北4日電)一名國中生從小成績優異,日前突然精神渙散、常和空氣對話,過去會做的家務全忘光光,把家人嚇得半死,趕緊帶他收驚拜神,後來在朋友建議下就醫,才知是思覺失調症作祟。
台灣精神醫學會秘書長張家銘今天表示,「思覺失調症」過去名為「精神分裂症」,是一種大腦疾病,患者因腦部神經傳導物質不明原因失調,會出現幻覺、妄想、專注力變差等症狀。
張家銘表示,臨床統計,思覺失調症在全台盛行率約千分之3,換句話說,每1000人就有3人罹患此病,好發於15至25歲年輕族群,超過半數都在30歲前發病,這位國中生就是一個典型案例。
不過,由於思覺失調症患者經常會出現喃喃自語、耳邊莫名聽到有人對他講話,甚至覺得身旁的人要害他,症狀和傳統觀念中的「撞邪」類似,多數患者往往會先去求神問卜而非就醫,從發病到尋求正確治療平均得花2年時間,加速大腦功能退化。
張家銘說,思覺失調症早在數十年前就有藥物可以治療,但因副作用較多,患者用藥後幻覺、幻聽雖得到控制,但容易出現動作緩慢、手發抖、動作不協調等副作用,外界的異樣眼光也讓患者相當受傷,因此抗拒就醫。
台灣精神醫學會去年調查發現,許多患者自認罹患思覺失調症是件羞恥、不可告人的事,而且是危險的,也會讓找工作出現困難。
實際上,罹患思覺失調症就像罹患其他疾病一樣,是患者無法控制的,只要能好好接受治療,不僅不會傷害別人,也可以穩定病情、正常工作。
張家銘呼籲,若身旁朋友、家人出現思考混亂、有妄想的現象,經常自言自語、對空咆哮,應建議他盡早就醫,或向衛生單位申請居家訪視,協助就醫。
他也強調,連日發生多起攻擊事件,新聞報導中常會提到傷人者有「精神疾病」,讓社會大眾對於精神疾病多了疑慮與擔心,同時也會讓精神疾病患者和家屬更加不安與自卑。
此外,台灣精神醫學會也製作「思覺失調症三部曲」,希望幫助社會大眾正確認知思覺失調症,消弭對患者的偏見與疑懼,讓患者能有勇氣及信心地積極接受穩定治療與復健。(編輯:陳怡璇/陳清芳)1070604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