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學者赴陸學術交流 掛名頭銜五花八門
2018/4/22 10:44
(中央社記者許秩維台北22日電)學者赴大陸學術交流接連傳爭議,熟悉大陸高教的實踐大學校長陳振貴指出,台灣學者到對岸交流,有些學校會發聘函或聘書,頭銜更達10多種,但未必代表「實質兼職」。
台大校長當選人管中閔、內政部長葉俊榮、教育部長吳茂昆近期陸續因為過去曾到中國大陸演講、講座等交流活動而傳出兼職等爭議,也讓台灣的大專教師赴陸的學術交流活動再度受關注。
實踐大學校長陳振貴告訴中央社記者,根據教育部資料顯示,從民國93年至今,兩岸各級學校簽訂的交流協議書共超過1.5萬份,除了學校外,各學院或各系也可能自己簽備忘錄,過去學者受邀到大陸講學、參加研討會等交流活動不在少數。
陳振貴指出,到大陸學術交流時,對岸有些學校會發聘函或聘書,頭銜更是五花八門,包括講師、教授、顧問、博士生導師等多達17種,但這些頭銜未必代表「實質兼職」,雖然可以查證程序,但交流或兼職內容只有當事人和對方學校知道,除非學者個人或學校坦白,才能釐清真相。
台灣海洋大學校長張清風也表示,一般到大陸學校去進行演講、研討會等短期交流,對岸多半會以學者在台灣的頭銜去稱呼,以他個人經驗為例,只碰過1次對岸學校詢問是否要另外掛名頭銜,而他就直接拒絕了,對岸學校也尊重他的意願。
張清風指出,台灣也經常請國外教授來當兼任教授或榮譽教授,這種情況在國際上很普遍,某種程度上來說是種榮譽職,只是因為兩岸關係比較特別,必須格外小心,但學者一定要經常國際交流才會有進步,因此他也會提醒校內教師,和大陸學校交流時,要特別注意不要額外掛名,避免單純的學術交流反而被扣帽子。(編輯:張銘坤)1070422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