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野鳥受傷原因多 黏鼠板不是只會黏老鼠

2018/4/4 17:04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吳欣紜台北4日電)台灣5月將進入野鳥繁殖季節,不少幼鳥學飛離巢時可能不慎而受傷,根據台北市野鳥學會統計,野鳥受傷原因多元,除了幼鳥離巢練飛、動物攻擊外,人類放置的黏鼠板也是原因之一。

根據台北市野鳥學會野鳥救傷中心統計,去年救助的鳥類中,天然傷害中的致傷原因排名為離巢練飛、落巢、動物攻擊,非故意人為排名則為撞擊、黏鼠板、砍樹及車禍。

台北市野鳥學會野鳥救傷中心教育推廣副組長呂佳璣表示,每年五月即進入鳥類繁殖季,這期間除了大量幼鳥學飛外,鳥媽媽也必須頻繁餵食,因此野鳥在繁殖季期間受傷數量會大幅攀升。

除了幼鳥學飛以外,其實連人類放置的黏鼠板也可能導致野鳥受傷,呂佳璣表示,許多民眾雖然放置黏鼠板並不是要黏鳥類,但黏鼠板並不是只會黏老鼠,常有小鳥會困在黏鼠板上死亡。

呂佳璣指出,有些國家因擔憂黏鼠板黏到野生動物,因此規定一般民眾不能購買黏鼠板,但台灣並沒有這個規定,希望民眾能盡量將黏鼠板放在隱密一點的位置,避免黏到不該黏到的鳥。

不過,若真的有鳥類不慎困在黏鼠板上,呂佳璣也提醒,不要剪去野鳥的羽毛,應盡快送到野鳥救傷中心清理,若將羽毛剪掉,野鳥必須花很長的時間才能等待翅膀長回來,這期間野鳥不能飛也會感到很痛苦。

google news透過 Google News追蹤中央社

此外,繁殖季期間,許多民眾在地面發現幼鳥時就會以為鳥類是受傷或生病,急著送到救傷中心來,呂佳璣建議,民眾可以將野鳥放在手掌上,稍微上下晃動野鳥,觀察鳥類翅膀是否有正常拍打,也可觀察鳥類眼睛及精神狀況,若沒有特殊異常,可能只是一隻學飛的幼鳥。

呂佳璣表示,若民眾撿到的是未受傷、學飛的鳥類,可以在拾獲地點尋找是否有樹,將鳥類放置在樹上,好讓鳥媽媽可以在原地尋找到幼鳥。(編輯:方沛清)1070404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