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泡湯雙雙住院 姿勢性低血壓釀禍
(中央社記者陳偉婷台北2日)一對夫妻泡湯,妻子剛泡就覺得身體不適,起身走卻直接暈倒,頭撞到溫泉池嚴重撕裂傷且腦水腫;丈夫為救妻,緊急飛撲下也撞斷4根肋骨。本想泡湯享受,卻住院收場。
臉書粉絲專頁「搶救急診室」日前貼文指出,氣溫下降數日,已有多起泡溫泉昏倒案例,詢問事發經過,原因可歸納為單獨一人泡單人池、身體不適還泡湯、有心血管疾病、喝酒後泡湯、泡湯時門窗緊閉、泡20至30分鐘才起身等。
振興醫院急診重症醫學部急診科主任陳振德今天接受中央社記者採訪時表示,每年到秋冬交替時節,就會有泡溫泉泡到緊急送醫案例。分析類型,主要是泡太久導致血管擴張,又突然起身,導致姿勢性低血壓而暈倒;或有高血壓、心臟病等病史,泡湯造成心肌梗塞、腦中風。
陳振德表示,當泡湯超過10分鐘,下肢的血管就會擴張,如果起身前沒有先在湯匙邊坐一下再站起,很可能因為姿勢突然改變造成低血壓。如果單純只是暈倒,通常只要讓患者平躺,休息5到10分鐘並協助補充水分,患者就會轉醒。
陳振德說,如果不幸暈倒時撞到尖銳物品,則可能造成嚴重外傷、腦水腫甚至要到加護病房治療。泡湯後若要起身,應先坐在湯池邊休息一下再站起來。
泡湯泡到姿勢性低血壓並非年長者專屬,陳振德說,日前收治一對40餘歲夫妻,妻子剛泡沒多久,就覺得水溫很熱、身體不太舒服,隨即站起來、才跨2步就暈倒,頭還撞到溫泉池邊,導致嚴重撕裂傷,且有腦水腫,住院4天才好;丈夫當時心急想救太太,飛撲過去也撞斷4根肋骨,住院一週才出院。
台北榮民總醫院急診部主任顏鴻章受訪時也表示,日前收治一名80餘歲老太太,她跟家人一起去泡湯,但家人發現,老太太怎麼泡這麼久都沒出來?進去找人時發現老太太早昏倒在池邊,也是因為泡太久、血管擴張導致的昏迷,所幸送醫後沒大礙。
顏鴻章表示,泡湯會讓人流汗、脫水,血管中的水分會散失,到腦部的血液養分也會比較低,比較容易造成混淆、昏迷,甚至有熱衰竭問題。泡湯時一定要注意補充水分,且應間隔式泡湯,泡5分鐘就休息一下再泡,不要一次泡太久,也最好不要一個人單獨泡湯,以免發生危險無人知。
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者,泡湯都要注意;顏鴻章說,糖尿病者可能因反射較差,不會感覺熱,曾有糖友泡到燙傷都無所覺,甚至血管收縮、缺氧了,也不覺得痛。
至於溫泉湯池常有冷熱池設備,顏鴻章也提醒,冷、熱池不要馬上換著泡,泡熱池時身體熱、血管擴張,如果立即換泡冷池,血管又收縮,太多血液突然回流心臟,會讓血壓上升、心臟負荷增加,對有心血管疾病者更是威脅。1061202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