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哥亮自創豬式風格 流行文化先驅
(中央社記者許秩維台北15日電)曾靠歌廳秀和錄影帶紅遍一時的豬哥亮,親民和詼諧的表演風格被學者認為是當代通俗文化的代表人物,他自創豬式風格,更被視為流行文化的先驅和開創者。
豬哥亮是台灣著名節目主持人,也是早期秀場天王、秀場巨星,在1980年代,他的歌廳秀錄影帶曾紅極一時,帶給觀眾許多歡笑。之後因賭債消失在演藝圈,直到2009年再度復出,除了主持節目,也參與電影拍攝。
交通大學傳播與科技系教授張玉佩表示,豬哥亮主要成名在1980年代,對現在的三、四年級生影響很大,當時是台灣經濟起飛期,許多人白手起家,勞工也非常辛苦,而豬哥亮的親民表演風格,正好讓勞動階層可以放鬆,帶來很大的心靈慰藉。
觀察豬哥亮的表演風格,張玉佩認為,在他詼諧的外表下,其實是個非常機智、反應快的人,有很多自己發明的詞彙,也愛用雙關語,還會夾雜黃色笑話,卻讓許多民眾覺得親切,如果流行文化依所屬群體來區分,豬哥亮就是當時通俗文化的代表。
張玉佩指出,豬哥亮不在乎形象,也不在乎當丑角,卻創造出自己的獨特性,走在流行文化的尖端,可說是流行的先驅和開創者;而他再度復出,在豬哥會社延續秀場表演風格,其實也照顧了中高齡收視群,親民的形象,加上以台語為主的表演風格,都讓他的位置「難以取代」。
台北城市科技大學演藝事業學程副教授張憲堂指出,豬哥亮的演藝事業可以分為兩階段,1980年代的餐廳秀和錄影帶是屬於第一高峰,2009年復出主持,之後更參與電影演出,則是第二高峰。
從豬哥亮早期的演藝事業來看,張憲堂也表示,當時經濟開始復甦,民間開始重視大眾娛樂,正好給了豬哥亮一個很好的舞台,而豬哥亮很早就投入表演,累積深厚表演功底,正好民眾也需要一個情緒的出口,他也懂得把握機會,很快抓到民眾的胃口,因此讓他大紅大紫。
張憲堂認為,豬哥亮在演藝圈消失的這段時間,剛好是影視環境較低迷的時候,加上許不了、倪敏然等知名喜劇演員都已經不在,喜劇明星產生斷層,因此豬哥亮復出後,發揮原本深厚的喜劇表演功底,再度獲得大眾喜愛,除了電視主持外,還參演電影,重新帶動喜劇電影的風潮。
「流行或通俗文化的來源都是人」,張憲堂指出,豬哥亮很多表演靈感來自生活觀察,並善用語言詞彙作梗,讓表演更貼近民眾口味、符合大眾化,可說是演藝圈通俗文化的代表人物,他充滿喜感、又有觀眾緣,「天生就是吃這行飯的人」。1060515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