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傳化學溶劑萃取食用油 食藥署這麼說
2017/3/11 17:35
(中央社記者張茗喧台北11日電)網路傳聞指出,許多知名油品不是用榨的,而是用化學藥劑溶出來的「化學油」。食藥署表示,「萃取法」確實是利用溶劑溶出油脂,再加熱揮發去除溶劑,強調合法並非化學合成。
衛福部食藥署「闢謠專區」指出,食用油脂是從含油量較高的動物或植物組織中,經過加工程序煉製而成,確保油脂在貯藏期間的穩定性及安定性,國際間並不會將精製的油稱為化學油。
食藥署說,食用油萃取有兩種方法,一種是「壓榨法」,就是將原料經精選、清洗、浸潤、去皮、破碎、加熱後,以壓榨機直接壓榨使油脂流出。
另一是「萃取法」,先將原料組織破碎壓成片狀,蒸煮加熱後,再以熱的溶劑「己烷」進行萃取較完整的油脂,等溶出油脂後再加熱揮發、去除溶劑,並訂有「加工助劑衛生標準」,明訂食用油萃取的溶劑和殘留量,可安心食用。
從原料中取得油脂之後,這時的油脂外觀較混濁、色澤較深,也會有不良的氣味,口感、品質也不是很好,恐加速油脂劣變產生油耗味,因此在此之前就會進行「油脂精製」, 透過精煉、脫色、脫臭等步驟,增加油品安定性,也會添加維生素E防止油脂氧化。
食藥署表示,購買食用油品時,應考量油脂食用量適量購買,並避免長時間暴露於高溫環境下,空氣中的氧氣、水分及光線都可能導致油脂氧化,應注意貯藏條件,儘早食用。1060311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