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海外服務找到一片天 治療師重考3年拚醫科

2017/1/1 12:24(1/1 15:04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陳至中台北1日電)「22歲才找到要幹什麼,並不算遲,總比40歲都不知道好多了。」曾擔任台大醫院呼吸治療師的簡瑋廷,在國際醫療服務中找到一片天,重考3年才拚上醫學系,心裡懷抱著進入國際NGO工作的夢。

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普遍都是20來歲的「天之驕子」,在這些未來之星當中,卻有幾個30多歲的「老人」自成一個小家,聚會時總是聊著老婆和孩子。

簡瑋廷原本讀的是呼吸治療系,畢業後到台大醫院工作,本也是穩穩當當,但他心中始終不能忘懷的是,大學時代在國際醫療服務中的種種影像。

簡瑋廷原本有咬合不正的問題,上下齒距達2公分,他常自嘲「連咬舌自盡都沒辦法」,日常生活中則是無法咬雞排,後來經過一番削骨手術,才能像正常人一般進食。

這個經歷讓簡瑋廷獲得「下巴」的綽號,他在非洲參與志願服務時,同伴們「Shaba」、「Shaba」地叫,讓當地人感到異常親切。原來在許多非洲語言中,「Shaba」的意思是「好的人」,甚至有「Superman」的意思。

簡瑋廷愛上國際醫療,甚至在大四暑假,同學們都在拚國考,他卻把整整2個月都給了非洲。

在簡瑋廷眼中,國際醫療絕非做做義診、衛教宣導那麼簡單,多數求助的人都是慢性病,一兩次的義診根本無濟於事,醫生甚至不能亂開藥,否則會打亂該人原有的療程。

真正的國際醫療是做「計畫」,簡瑋廷曾目睹國際醫療團在非洲協助訓練「傳統助產士」,把當地的巫醫、草藥師、族長的老婆等找來,用歌曲教導簡單的助產知識。經過3年,當地嬰兒死亡率減半,產婦死亡率更是接近「歸零」。

簡瑋廷也想為國際醫療幹一番大事業,但無奈學的是呼吸治療,倚賴高端儀器,在非洲幾乎無用武之地。他向醫療團團長討教,被建議改學醫學、護理或是公共衛生,簡瑋廷認為既然要重新來過,不如就挑戰最難的醫學系。

於是簡瑋廷在北醫大畢業後,先到台大醫院工作了一年,存了一些錢後轉進重考班,和10幾歲的青少年一同埋首苦讀。他的學業也不是那麼順遂,第一年落榜,第二年只考上牙醫系,第三年才考上醫學系。

人生第二度成為北醫大的「新鮮人」,別人覺得他白走了一遭,他卻說,看過太多「人生勝利組」,其實根本不愛當醫生,3、40歲要轉職也無法,「和他們相比,我一點都不晚。」

如今32歲、醫學系5年級的簡瑋廷,志向相當明確,他不只是要當「醫一個人病」的醫師,畢業後準備投入國際NGO,為發展中國家建立醫療計畫。

「我不是出於大愛,而是基於自私的原因去選擇走向海外」,簡瑋廷知道自己熱愛異文化,喜歡變動的環境,國際醫療對他再適合不過。

回首來時路,簡瑋廷不認為第一次升大學是浪費時間,要不是在北醫大的社團經驗,他也不會真正知道自己想做什麼。對於正迷惘於未來的高中青年,他的建議是各種東西都要接觸,從中找出自己最喜歡的事情全力投入,「多接觸,選項才會多。」1060101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