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狄培理以流亡者心態 保持觀察距離

2016/9/24 13:48(9/24 13:58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陳至中台北24日電)唐獎基金會今天舉辦得獎人演講,「漢學獎」得主狄培理的代表人鄭義靜指出,狄培理自認同時是東西方文化的「流亡者」,因此能保持觀察距離,既深入其中,同時又免受過度影響。

出生於美國的狄培理(William Theodore de Bary),是唐獎漢學獎首位非華裔得主。他年輕時到中國大陸留學,回國後把儒學推向國際,一生出版30多本專書,他參與編撰的教材,至今仍是歐美大專生認識儒家文化所必讀。

高齡97歲的狄培理,因健康因素不便來台,委託女兒布瑞特和弟子、美國哥倫比亞大學亞洲與中東委員會主任鄭義靜(Rachel E. Chung)代表,來台參與唐獎相關活動。

鄭義靜在演講中提到,曾不只一次聽狄培理訴說,覺得自己同時是東西方文化的「流亡者」,在這樣的特殊身分下,他能以「內部距離(interior distance)」觀察東西方的文明。這樣獨特的距離,使他可以深入其中,同時又能免受過度影響(be both deeply engaged and free at the same time)。

鄭義靜表示,狄培理相信文明間可以透過對話達成和諧,這也是宋明理學一脈的終極目標。狄培理在他的研究過程中,致力扮演東西文化的「搭橋者」,最終,他自己也化身為橋。時至今日,不同文明的人都可透過狄培理的著作,瞭解儒學的精義。1050924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請繼續下滑閱讀
狄培理反對美伊戰爭 強調文明對話
172.30.14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