瀨戶內國際藝術祭 小豆島的橄欖夢
瀨戶內國際藝術祭專題(中央社記者顧荃台北30日電)日本小豆島是瀨戶內海的第二大島,島上盛產橄欖與醬油,今年的瀨戶內國際藝術祭展期中,以台灣藝術家王文志的作品「橄欖之夢」為首,是本次藝術祭展出最多作品的島嶼。
小豆島居民約2.9萬人,氣候與地中海相仿,約100年前首先在日本成功栽培出橄欖,又被稱為「橄欖之島」;此外當地生產醬油、素麵(類似台灣的麵線)有400年以上的歷史,藝術祭作品也與這些當地特產產生連結。
韓國藝術家崔正化在小豆島港口的作品「太陽的贈禮」,正是一個橄欖葉所組成的大型桂冠,葉片上刻有島上小朋友的心願,將對未來的夢想寄託於作品中。
台灣藝術家王文志連續3屆受邀參加瀨戶內國際藝術祭,每屆都在小豆島同一處梯田山谷創作大型地景作品。他認為竹子是台灣和日本共同的傳統建築元素,因此今年運用小豆島生產的竹子為建材,以橄欖為靈感,在居民協助下,用1個多月的時間完成作品「橄欖之夢」。
「橄欖之夢」位於小豆島中山區的山谷間,周邊被梯田所包圍,外觀分為兩部分,前端是橄欖形狀的入口,後端是半圓形的主展場。展場內部設計則融合周遭的梯田景觀,打造竹子階梯,參觀民眾可在作品中或躺或坐,享受竹林的清幽。
日本藝術家清水久和則選在橄欖樹林裡設置雕塑作品「橄欖飛機頭」,橄欖臉型搭配飛機頭造型相當童趣,深受觀光客喜愛。這件作品還有設置一凹洞,放置著橘子等水果,旅客可自行付費拿走水果,做為無人概念商店。
作品管理人石井岩男是當地居民,不定時補充無人販售的水果,他還準備了好幾頂飛機頭假髮,熱情指導遊客如何擺POSE跟藝術品拍照。
過去小豆島曾是瀨戶內海中海盜的據點之一,據傳居民為了躲避海盜,刻意將土庄港一帶的道路建造的相當曲折。藝術祭作品「迷路之街~變幻自在的路地空間~」就位於這樣的街道中。
「迷路之街」過去是舊香菸店,在高齡的屋主過世後已有約10年無人居住,藝術家將這間外觀普通的民宅內部大改造,設有各式機關,每推開一扇門都會通往意想不到的地方,成為別具巧思的迷宮城。
同樣運用閒置房舍的,還有在老舊屋瓦工廠中展示的木雕作品「空想與蟲籠」,一進門就是母螳螂捕食公螳螂的大型木雕,此外還有生活在橄欖樹上的浮塵子、蝗蟲等木雕。這些作品是以楠木刻成,包含害蟲與益蟲,暗示著捕食者與獵物間的關係。
特別的是,作品的一角仍擺放著過去屋瓦工廠所生產的屋瓦,雖然已不再生產,但仍可購買。
設置在舊醬油倉庫內的藝術品「大岩島」,是半徑約6公尺的大型充氣氣球,藝術家在氣球內部用奇異筆畫上瀨戶內海風景,畫上的門正是遊客出入口,身處其中可欣賞到360度全景。風景畫中還隱藏著兔子、貓等小動物,等遊客去發掘。
花壽波島是小豆島附近一個無人小島,藝術家康夏奈的作品「花壽波島的秘密」,是一個16面的倒圓錐體,內側以蠟筆、油彩等描繪海中景緻。最下方的小型圓洞是遊客的出入口,也是作家所想像的「海的眼睛」,站在海的眼睛中,可以體驗海洋所看到的島嶼風光。
位於小豆島海灘的作品「怪物與少年」,是一少年乘坐在無頭怪物身上形象的鐵質雕塑作品,作品旁備有矮梯,遊客可坐到怪物身上,與少年一起欣賞海景。
沙灘上還有4隻同樣的怪物,宛如在散步,與周遭美麗的風景形成一種異物衝突感。
「怪物與少年」的副標題是「這個雕刻是擁有1萬年生命的人,一生中大約步行10公尺」,藝術家伊東敏光嘗試透過周圍的美景與怪物,扭曲觀賞者的時間概念。
另外,在坂手港的燈塔遺跡上的巨大立體作品「STAR ANGER」,是一隻停駐在閃亮球體上咆哮的龍,作品會慢慢旋轉,欣賞到各個角度,夜間還可以看到鏡片閃爍。
「STAR ANGER」自從設置以來,已成為坂手港的地標,在作品旁的矮房牆上,也繪有「STAR ANGER」的概念壁畫。1050430
- 瀨戶內國際藝術祭 小豆島的橄欖夢2016/04/30 11:15
- 2016/04/30 11:01
- 2016/04/30 10:53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