暫時性視力語言缺損 恐是腦中風徵兆
(中央社記者張茗喧台北19日電)一名56歲男子睡醒突然「有口難言」,檢查才發現罹患缺血性腦中風。醫師表示,每年有上萬人因顱內動脈狹窄引發缺血性腦中風,呼籲如有暫時性視力、語言能力缺損,應速就醫。
衛福部今天宣布在嘉義醫院成立衛福部所屬醫院第一個「腦血管微創團隊」,整合神經內科、神經外科、影像醫學部、神經血管等團隊,即時提供患者醫療,降低腦血管疾病傷害。
據衛生福利部統計,腦中風佔國人十大死因第3位,並且有逐漸年輕化的趨勢,每名中風的住院患者每日平均增加該家庭成本約新台幣4358元,約佔家庭總收入的1成2,對於一般家庭而言是沉重的負擔。
嘉義醫院院長陳啟仁表示,腦中風有約8成屬於缺血性,其中多達3成民眾因患者顱內動脈狹窄所造成,推估是台灣每年上萬名中風患者主因。
長久以來,這些患者大多服用壓抑血小板功能的藥物控制病情,不過非所有人以藥物治療都有效;「腦血管微創團隊」引進的顱內動脈專用支架治療技術,國外臨床經驗證實,可將顱內動脈支架的手術風險降至5%,每年中風再發生率也可從18%降至6.1%,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也比藥物治療更佳。
陳啟仁指出,一名56歲壯年長期因高血壓、糖尿病服藥,去年8月清晨醒來突然發現「有口難言」,檢查發現罹患急性缺血性腦中風併失語症,中風的原因在於左側內頸動脈及中大腦中動脈2處嚴重狹窄,積極復健並服用抑制血小板功能藥物後,失語症雖逐漸恢復,但動脈狹窄情況仍持續惡化,日前進行支架置放手術,恢復良好。
陳啟仁說,顱內動脈狹窄多發生在50歲以上的族群,特別是有抽菸、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及有中風家族史的民眾,民眾一旦發現有視力、視野的短暫缺損,或是暫時的肢體無力、語言困難,即使一陣子就恢復,仍不能掉以輕心,應盡快到醫院做影像檢查,評估是否有腦血管狹窄的情況。
陳啟仁表示,若腦血管狹窄程度超過7成、服藥3個月後仍有腦缺血症狀或曾輕微中風者,則建議進行支架置放手術,不過,目前這種顱內專用支架仍需自費。1050419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