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播開啟作家生涯 羅蘭小語傳遍兩岸
(中央社台北29日電)「羅蘭小語」在50年代陪伴無數青年成長,至今仍傳遍兩岸,但開啟羅蘭女士作家生涯的卻是廣播,羅蘭為廣播節目每天所寫的千字廣播稿,紀錄對社會現象和人間苦樂的心得感受。
羅蘭原名靳佩芬,河北省寧河縣人,為資深廣播節目主持人和資深作家。羅蘭作品文字簡潔清新而寓意深遠。1969年以「羅蘭散文」獲中山文藝獎,2003年獲世界華文作家協會「終身文藝獎」。著有羅蘭小語,散文,長短篇小說等。
羅蘭今天凌晨因心肺衰竭,病逝於台北中心診所,享壽96歲。
1959年8月1日羅蘭進警廣製作主持的「安全島」,一做就是32年。柔和低沉的聲音帶給聽眾安全感,每個夜晚不知溫暖了多少遊子的心,廣播節目散發音樂和文學的薰陶,也陪伴了無數青年成長。
長期與羅蘭合作,為羅蘭錄音的警廣前成音組長郭俊夫受訪說,每天都有聽眾寫信向羅蘭請教各種問題,羅蘭不論在節目中答覆或親筆回信,她的開導總是循循善誘,但有時也會給予當頭棒喝。
「安全島」節目是羅蘭生活的縮影,結合了音樂與文學。羅蘭每天透過麥克風和聽眾分享內心感觸、音樂文學的激盪、對人生世事的了悟。
廣播開啟了羅蘭的作家生涯,人們認識這位作家,多半從閱讀「羅蘭小語」開始,這是她天天所寫的廣播稿,每篇千字,紀錄著她對各種社會現象和人間苦樂的心得與感受。能夠出版成書,還是羅蘭在重慶南路碰運氣碰來的。
「緣分就是緣分。那是民國50年(1961年),『安全島』節目做了兩年多,聽眾要求我出書,以便隨時閱讀,還主動幫我整理謄寫」,羅蘭曾經在接受文訊雜誌人物春秋專訪時,談起出版「羅蘭小語」的緣起。
羅蘭說,一切齊備後,她拿著12萬字的原稿,到常去買書的文化圖書公司問,「你們要不要出版我的書?」老闆答覆:「我們光賣書,不出書。」羅蘭留下原稿請老闆考慮一下。
足足等了3個月,羅蘭再去問,文化圖書公司的老闆終於說,「好嘛!我們試試。」
1963年「羅蘭小語」在台北市重慶南路出版,當時每本10元。羅蘭說,「書上市之後,各書攤都有,我覺得真成功,到處都看得見自己的書」。「羅蘭小語」很快轟動全省。第二年(1964年)又出版書信體廣播作品「生活漫談」、「給青年們」。
除了廣播作品,羅蘭也在各大報章雜誌發表散文、小說。1965年出版短篇小說集「花晨集」、「羅蘭散文」第一輯等。羅蘭創作量驚人,直到1987年,幾乎每年都有1至3本書出版,除了散文、長短篇小說,還有詩論、遊記等。
羅蘭認為寫文章應是心對心的懇談,她接受文訊專訪時表示,「我的一些散文都是以給知己朋友寫信的心情寫出來的。談心不必什麼章法,用感情把心事談出來而已」。羅蘭不喜歡為了發表而寫文章,「因為那會失去想要談心的心情」。
80年代後半期,兩岸開放和交流後,羅蘭作品在大陸也引發風潮,形成「羅蘭熱」。她受邀去大陸訪問或參加座談,讀者粉絲們捧著作品排隊等簽名。
羅蘭曾表示,「1987年以前,我做夢也沒想到自己會有那麼多大陸讀者,而且分佈得那麼廣。收到的信從深圳、上海、廣西壯族到新疆烏魯木齊,東北更多。新疆讀者還說把『羅蘭小語』抄了兩百多條分送朋友」。
當時曾有朋友問羅蘭,應邀去大陸訪問、座談,「你說話時採取什麼立場呢?」羅蘭答覆簡單明瞭,「站在中國人的立場,就光明正大」。
天津社科院台灣研究所1996年6月舉辦「羅蘭作品研討會」,有30多位評論家探討羅蘭各類文體,可見羅蘭作品風靡兩岸的程度。
羅蘭1970年完成的40萬字長篇小說「飄雪的春天」,以抗戰時期天津淪陷區的生活為背景,感人至深,當年她自費出版,暢銷17版。
1995年6月聯經出版了羅蘭費時5年陸續完成回顧她一生的「歲月沉沙三部曲」:「薊運河畔」、「蒼茫雲海」、「風雨歸舟」,羅蘭並獲第21屆國家文藝獎。
羅蘭在晚年受訪時說,「幸虧該寫的都寫了,現在就讓自己畢業吧!那三大本的『歲月沉沙』是我的畢業作。」 羅蘭並開心地說,「現在,我又從羅蘭變回靳佩芬了」。1040829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