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黃疸雖常見 可能潛藏重病
2015/8/11 11:00
健康小百科(中央社記者廖壬楷台中11日電)一名6天大的女嬰,黃疸指數高達16 mg/dl,經初步照光治療後出院,但4天後回診,黃疸卻高達42 mg/dl,雖經換血但仍有後遺症。
在台灣,將近90%的嬰兒都會有新生兒黃疸,所以幾乎每一個父母都可能接觸到新生兒黃疸,但什麼時候應照光?什麼時候應換血?黃疸到底會不會造成嬰兒腦部的傷害?黃疸時可不可以餵母乳?卻常常是父母心中的疑惑和夢魘。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新生兒科主任林鴻志指出,新生兒黃疸是一種很常見的生理現象,大部分造成黃疸的原因多是良性、生理性、暫時性的,約數天後就會自然消褪。
林鴻志表示,這種新生兒的黃疸稱為「生理性黃疸」,並不需要治療,主要是因為新生兒的紅血球數量多,壽命較短,加上剛出生前幾天肝臟的功能無法迅速處理大量的膽紅素,所以新生兒在出生後2至3天會出現黃疸,4至5天達到高峰,然後在10至14天才褪去。
但是,仍有部分的黃疸,暗藏著一些可怕的疾病,如果沒有早日發現、及時治療,有可能會造成無法挽回的終身遺憾。在這些疾病中最常見的有尿道感染、敗血症、先天性膽道閉鎖、新生兒肝炎、甲狀腺功能低下和先天溶血性疾病代謝異常。
透過 Google News追蹤中央社
林鴻志說,一般黃疸指數超過15 mg/dl就應考慮照光。但這個規則會因人(體重)、因時(出生後幾天)而改變,通常黃疸指數超過20 mg/dl以上,可能會引起核黃疸影響腦部,所以要考慮換血。
至於有黃疸是否不應餵母乳?林鴻志強調,母乳對嬰兒是無可替代的營養品,除非是黃疸太高或太久,為了診斷上需要,醫師會依情況建議暫停餵母乳,以便了解病因,並不需長期停止餵食母乳。1040811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