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岸風電國產化政策遭質疑 經部:滾動調整保有彈性
(中央社記者劉千綾台北9日電)離岸風電產業國產化政策遭質疑,經濟部表示,透過技術移轉和人才培育,國內廠商已走過草創的磨合期,在套筒式水下基礎具國際競爭力;將持續蒐集風場開發商和供應商等意見,以滾動式調整方式,穩健推動離岸風電產業政策。
針對媒體報導「國產化害慘台灣離岸風力發電」,經濟部工業局今天透過新聞稿表示,為推動離岸風電產業政策,已先盤點國內廠商的技術能力與能量,並設定彈性機制,經過與風場開發商溝通與說明後,最後由風場開發商自行提出並承諾履行產業關聯方案。
若國內廠商有產品品質或交貨期程,無法達到風場開發商的合理要求,經濟部會在風場開發商提出合理的說明後,進行產業關聯方案的變更審查。因此經濟部強調,報導中「只要台灣廠商肯做就要求採購」的說法,應屬誤解,與事實不符。
此外,經濟部表示,地質條件、施工天候狀況、原物料採購等因素可能影響風場開發成本,報導中「國產化政策導致台灣風場變成全球最貴」的說法,把風場開發成本全部歸咎在台灣製造上,並不公平也不合理。
以套筒式水下基礎為例,經濟部表示,由於國內廠商過去並無製造經驗,必須自國外技術移轉,生產初期確實遭遇困難與挑戰,但是在政府技術升級輔導的協助,以及透過產學研合作培育人才,對於銲接品質與環安衛的守規性已符合相關規範要求。
經濟部指出,截至今年5月底,已生產出44座的套筒式水下基礎,另依據兩家興建中風場開發商近期提交的審查資料,套筒式水下基礎的國內生產成本已趨近於國外生產成本,這也顯示國內生產的套筒式水下基礎,在品質、價格與交期上,均已符合風場開發商的要求,並已具國際競爭力。
至於報導提到「台灣套筒式水下基礎造價比韓國業者還貴且沒辦法依時程表製造出來、台灣缺乏優秀焊工並忽視焊接品質與環安衛要求」,經濟部說明,這已是過去式或個別案例,並非目前的產業現況。
有關變壓器的製作,經濟部表示,隨國內廠商技術成熟,除了過去潛力場址階段的繞線製程外,其他如鐵芯堆疊、乾燥、組裝及測試等製程技術也已到位,因此在區塊開發階段可做到在地全製程製造。
報導中另提到廠商施工滑樁事件,經濟部澄清,調查後了解與國產化政策並無關連。
經濟部表示,有關區塊開發第二期產業關聯方案,將持續蒐集風場開發商、系統商、供應商所提意見並審慎評估,以滾動式調整的方式,穩健推動離岸風電產業政策。(編輯:楊蘭軒)1120609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