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分析中國貿易壁壘調查 北京可能有限制進口等3套劇本
(中央社記者潘姿羽、劉千綾台北12日電)中國商務部今天公告將對台灣展開貿易壁壘調查。學者分析,中國貿易壁壘調查結果正好是在今年10月結束,或可能延到明年1月,屆時正好是台灣總統大選正熱時期,時機敏感,加上中國至今也未直接宣布終止ECFA,不排除是中國先透過貿易壁壘調查給台灣施加壓力可能性。
中國商務部今天突然發布公告,將就台灣2455項商品進行貿易壁壘調查,涵蓋農產品、五礦化工產品、紡織品等,調查持續最長9個月,最遲預計在2024年1月12日結束。
台經院研究員邱達生對中央社記者表示,中國貿易壁壘調查結果正好是在今年10月結束,也有可能延到明年1月,正好是台灣總統大選選情正熱的時候,時機點很敏感,他研判中國這次做法是基於政治考量的可能性不低。
儘管中國有對台灣施壓的意味,卻未直接宣布終止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邱達生認為,不排除是中國先透過貿易壁壘調查給台灣施加壓力。
中經院WTO及RTA中心副執行長顏慧欣分析,中國的公告表面上看來,是從產業利益的角度出發,而台灣基於國家的經濟安全考量,禁止中國2000多項產品進口也確實存在,但已經持續20多年的措施中國現在才提出調查,「這件事情的時機比較敏感,看起來不太像是為了產業損害而展開」。
顏慧欣推測,中國展開貿易壁壘調查,背後考量還是對蔡總統訪美表達不滿,這也是中國慣於使用的經濟脅迫措施,「在這個時機點要給台灣壓力,主要還是政治上的攻擊」。
顏慧欣進一步分析,後續事態發展可能會有3套劇本,首先,依照中國對外貿易壁壘調查規則,中國若認定構成所稱的貿易壁壘,則應採取雙邊磋商、啟動多邊爭端解決機制或採取其他適當的措施。
不過顏慧欣說,按照當前兩岸情勢,她對是否能展開有效且真誠雙邊諮商存疑。
第二條路是中國可以到世界貿易組織(WTO)提告,但中國向來不願意把兩岸問題國際化,因此她不認為這會是可能選項。
第三,依照規定,中國也可以採取任何「適當措施」,適當措施就等同空白授權,按照中國過去作為,提高懲罰性關稅、對台採取限制性進口措施等都很有可能。(編輯:林淑媛)1120412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