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代工像一人在舞池 張忠謀:台灣工作文化具競爭力
(中央社記者張建中、潘姿羽台北16日電)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今天表示,晶片生產集中台灣及韓國等少數國家,是因為工作文化具有競爭力,例如設備若在美國故障,要等到隔天早上才會有人修理機台,若在台灣,凌晨1時工程師還是會回到工廠修理機台。
對英特爾拚代工,張忠謀則說認同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的評論,台積電已經學會與400個夥伴「共舞」、一起合作,英特爾從頭到尾都是「自己一個人在舞池裡」。不過張忠謀坦言,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曾說過「台灣是最危險的地方」,不能全然仰賴台灣;他認為台灣未被美國視為是「友岸」,會是台灣一種困境。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與「晶片戰爭」作者米勒(Chris Miller)今天在台北針對「台積電如何改變晶片產業與世界」進行近1小時對談;除張忠謀妻子張淑芬陪同出席外,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及總裁魏哲家、鈺創董事長盧超群、世界先進董事長方略、南亞科總經理李培瑛等多位半導體產業界重量級人士也到場聆聽。
副總統賴清德除應邀出席致詞外,更是全程參與活動,展現政府對張忠謀、台積電以及半導體產業的重視。
向來與台積電亦敵亦友的英特爾(Intel)近年積極發展晶圓代工領域,米勒表示,他不敢預測英特爾發展晶圓代工會不會成功,不過要從頭打造並不容易。他說,台積電有經濟規模優勢,其他廠商很難與台積電競爭。
至於英特爾在美國打造晶圓廠,美國在晶片自給自足能否成功,米勒說,以他對半導體產業的認識,沒有一個國家能夠做到自給自足,因為有非常多的國家參與半導體供應鏈。
米勒強調,現在很多國家想要追求晶片自給自足,不僅要花很多錢,技術也不會比較好;半導體產業不需要過於強調企業總部在哪一國家,因為供應鏈跨越不同國家。
張忠謀去年出席台積電美國亞利桑那州廠移機典禮時曾說「全球化已死、自由貿易已死」,張忠謀今天在對談中說,只要看美國對中國的限制、實體清單等措施,可知晶片產業的全球化已死,「自由貿易還沒死透透,不過已瀕臨危境。」
不過張忠謀認為,這對晶片沒有幫助,成本會上升,一旦成本上升,晶片原來無所不在的情況會受到影響,進入不同的賽局。
此外,米勒表示,晶片業以國際化定義比全球化適合,他認為市場在全球,但不是每個國家都生產晶片,製造相對集中在少數幾個國家如台灣、韓國及日本等,他預期未來這些國家間市占率可能會有變化。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中國大力發展半導體產業,甚至頻頻挖角台灣優秀人才,但美國政府採取的一系列行動,將打擊中國產業發展腳步。
張忠謀分析,美國開始推出半導體等產業政策,讓中國晶片發展腳步緩下來,「我對這點沒什麼意見,甚至說我支持這樣方向」。
張忠謀進一步指出,製造科技技術方面,他認為中國起碼落後台灣5、6年,他看過中國生產最先進的晶片時遭遇困難,但台積電5、6年前就能輕易製造那些晶片,因此台灣與中國技術至少有5、6年的差距。
此外,張忠謀分析,晶片生產集中台灣及韓國等少數幾個國家,是因為這些國家具有競爭優勢;工作文化是台灣等國在晶片製造業的競爭優勢。
張忠謀表示,晶片業機台很貴,不能隨便停工,成本很高,要持續不斷讓機台全年無休運作;舉例來說,設備如果在美國故障,要等到隔天早上8時才會有人修理機台,如果在台灣,凌晨1時工程師睡覺被電話吵醒,他還是會回到工廠修理機台,太太聽到先生出門工作,也不會說一句話,這就是台灣工作文化競爭力。
此外,台灣有很好技職學校,培養非常專業且認真工作的技師,扮演非常重要角色。張忠謀提起他過去在德儀工作的經驗,日本新廠良率比起美國休士頓廠高1倍,經了解發現是人的關係,日本作業員流動率僅3%至4%,美國流動率達10%至15%;此外,美國找不到能修理精密設備的技術人員。
張忠謀表示,晶片設計工程師要接近市場,美國在晶片設計有很大競爭優勢;此外,設計服務廠是美國另一優勢。(編輯:林淑媛)1120316
- 2025/01/21 12:12
- 2025/01/21 10:05
- 2025/01/21 01:22
- 2025/01/20 19:51
- 2025/01/20 15:59
- 2025/01/20 14:04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