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歐盟部長級經濟對話 學者:凸顯對半導體急迫性
(中央社記者曾智怡台北2日電)台歐盟傍晚舉行首次部長級經濟對話,學者認為,對話層級的提升,凸顯歐盟對半導體韌性的急迫性;台灣當然也期待藉此擴大半導體以外產品歐洲市占率,以堆積木概念,逐步推進雙邊投資協定(BIA)目標。
經濟部長王美花與歐盟執委會貿易總署總署長魏恩德(Sabine Weyand)今天傍晚共同主持「台歐盟經貿對話會議」,這是首次部長、總署長層級對話,會中雙方同意設立平台,以利工作階層持續討論,並在數位經濟、貿易便捷化、半導體供應鏈韌性等議題進一步討論合作可能性。
中經院WTO及RTA中心副執行長顏慧欣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時指出,對話層級提升顯示歐盟對台灣的肯定,更凸顯他們對半導體議題急迫性,畢竟歐盟過去對台的友善舉動都在歐洲議會層級,並無明確政策執行力。
顏慧欣表示,歐盟在晶圓設計製造並無掌握太多所有權,有鑑於供應鏈危機感日趨升高,特別俄烏戰爭爆發、物流問題猖獗等,歐盟逐漸意識到,未來若面臨地緣政治危機,連武器也有晶片需求,「這些東西只要有任何環節出錯,境內又無法立即提供幫助」,將釀重大國家安全威脅。
至於歐盟會如何深化與台灣半導體合作,顏慧欣認為,短期目標是,歐盟希望確保台灣晶片供應不會中斷,「不只是回應美國需求」;中期而言,歐盟應也期盼如美國一樣,和台灣建立關鍵物資物料短缺、上下游訂單等資訊分享機制;長期則是希望吸引台灣半導體廠商至歐洲設廠。
台經院國際事務處研究員邱達生認為,這場經濟對話會議等於是為雙邊經貿「堆了第一塊積木」,未來除歐盟持續採購台灣半導體晶片,更希望以此為基礎,讓歐洲需求端更了解台灣其他產品優勢,擴大包括機械、紡織、石化等傳產在歐洲市占率,平衡台灣和歐盟長年的貿易逆差。
邱達生提到,由於歐盟重視淨零碳排,雙方也可在離岸風電等綠色經濟產業進行更密切合作,加上歐洲一直以來從中國進口量大,現因美中關係緊張,歐洲、美國又同盟局勢之下,也有機會讓台灣產品再度受到歐洲市場青睞,有諸多發展空間。
本次經濟對話中,歐方同意與台灣在數位經濟、貿易便捷化、供應鏈韌性等議題,指派小組進一步討論合作的可能性。邱達生表示,以數位經濟為例,歐盟跨境資料保護標準是全世界最高,而台灣數位經濟個資保護起步較晚,未來與歐洲進行數位貿易,需特別關注此事。
如今有望成立工作小組,代表雙方將進行細節探討、談判,最終邁向BIA,甚至自由貿易協定(FTA)目標。
顏慧欣指出,過往台歐盟對話平台類似台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旨在解決既有技術性問題,較欠缺前瞻性政策對話,但可見本次已納入供應鏈等前瞻、戰略性議題,期待對話平台進一步升級至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納入更多國際尚無共通標準的新議題,讓台灣有機會成為規則制定者。(編輯:張均懋)1110602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