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水期祭全台水稻輪作制 經部拚年省一座石門水庫
(中央社記者曾智怡台北27日電)百年大旱造成今年全台一期稻作停灌逾7.4萬公頃,創20多年最大規模,為避免類似情況再次發生,經濟部水利署和農委會攜手合作,將於明年啟動全台輪作制度,減少枯水期對水庫供灌的依賴,預估每年省水效益可達2.2億噸。
若以石門水庫約2億噸有效容量換算,1年省水2.2億噸,等於是省下1座石門水庫用水量。
水利署副署長王藝峰接受中央社記者採訪時表示,以往休耕轉作補助由農民自行申請,不免會發生「有一塊田申請休耕,但隔壁田需要灌溉」的現象;但由於渠道灌溉並非如同自來水管為加壓式,而是依賴重力,因此仍需提供足量的水才能完整灌溉,換言之,節水效益相對較低。
然而,去年至今年第2季水情吃緊,全台一期稻作停灌超過7.4萬公頃,包含桃竹苗、台中、嘉南灌區,占總灌區24%、為20年來最大,顯見極端氣候的因應刻不容緩。
為協助農友因應氣候變遷,農委會和經濟部將共同推動水資源競用區(水資源競爭使用區)「大區輪作」制度,預計明年開始實施。
王藝峰說明,目前輪作只有在嘉南、桃園灌區實施,未來新竹、苗栗、台中也會推動類似制度,意即讓同一灌區所有農民同時轉作(水量少的作物),以最大化用水效率,預估可減少枯水期一期稻作對水庫供灌的依賴。
「大區輪作」原則上採2年輪作一次方式推動,每年實施面積約2.6至3.1萬公頃,預計實施區域包含石門、上坪堰、明德、鯉魚潭、石岡壩(僅部分大甲溪上灌區)及曾文、烏山頭等水庫灌區,總面積約5.7萬公頃。
至於農民申請方式,王藝峰表示,依實施區域內農民耕種意願,採自由申請,也會提供節水獎勵措施來確保農友收入。
針對預期節水效益,王藝峰說,儘管實際可節省水量會因推動區域申請率、申請點分布、圳路水量損失等而有所差異,為促進枯水期公共用水穩定,仍會以轉作後每公頃節省水量7000噸為目標來努力;若以轉作申報率100%推估,每年節省水量約可達1.8至2.2億噸。
為確保實施後節水成效及農民作物生長需求,王藝峰說,水利署與農水署會依申請面積與區位分布,共同協商、訂定灌溉計畫,相關技術性、經費問題都會透過近日拍板成立的「業務交流協調聯繫平台」討論。
王藝峰解釋,之所以有此平台誕生,是因以往雙方溝通較無架構性,經過百年大旱洗禮,為提升未來供水韌性,尤其水資源開發涉及農業用水,雙方將透過一年2次的平台會議,有系統地討論、落實業務推動;首次會議將於近期召開,討論主題包含接下來枯水期的因應,以及水資源競用區計畫細節等。
水資源競用區「大區輪作」制度屬於農委會「綠色環境給付計畫」草案一環,推動期程為111年至114年,總經費437.39億元,主要目標為調整農作產業結構、維護農地資源、促進友善環境耕作等,行政院預計12月核定。(編輯:潘羿菁)1101127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