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各國空前貨幣與財政政策後 退場策略極重要
(中央社記者潘姿羽台北19日電)去年全球爆發COVID-19疫情,為了避免對實體經濟造成劇烈衝擊,主要經濟體紛紛祭出史無前例的大規模貨幣與財政政策;央行提醒,情勢趨穩後,妥適退場策略至關重要,否則可能引發金融不穩定風險。
去年爆發疫情後,各界常以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和COVID-19疫情帶來的全球危機相比,中央銀行最新報告也特別探討此議題;內容指出,全球金融危機主要源自於美國金融體系的金融脆弱性問題,廣泛影響至美國及全球經濟;COVID-19危機則是疫情對各國經濟帶來的廣泛影響,並蔓延至金融體系。
央行指出,COVID-19危機與全球金融危機的起因及影響不同,因應對策也不盡相同,相較於全球金融危機時的問題源於金融體系,政府偏重對華爾街的紓困,疫情危機期間,政府著重對主要大街(Main Street, 意指相對於Wall Street的社會主要群體)的援助,以緩解實體經濟所面臨的直接衝擊。
不過央行提醒,全球金融危機以來,尤其COVID-19 疫情危機期間,主要央行的寬鬆性貨幣政策持續擴張,未來如何有秩序退場,已成各界關注的議題;如果空前的貨幣寬鬆持續過久,恐產生資源錯置、助長殭屍企業存活、不利經濟活力等負面影響。
此外,央行也憂心長期貨幣寬鬆恐加劇金融脆弱性,進而可能引發金融不穩定等風險。
央行進一步指出,與全球金融危機相較,COVID-19 疫情對勞動市場衝擊更大,尤以女性、年輕人等為最;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便曾提到,中期而言,疫情可能加劇所得分配不均,因為疫情過後,自動化、機器人化益加盛行,低技術、低薪勞工相對較易被取代,恐使所得分配不均進一步擴大。
但疫情也帶來新的契機,央行報告指出,相較於金融危機期間,COVID-19疫情危機後的環境,更有利於推動綠色復甦與永續發展;COVID-19疫情爆發也如同一記警鐘, 提醒社會大眾關於生態體系、公衛體系與環境等多個環節的脆弱性,以及發生機率低的嚴重危機可能對全球造成的重大傷害。
舉例來說,COVID-19疫情使航空業、交通運輸業等能源密集產業的溫室氣體排放減少,有助於減緩環境壓力,與當前國際間追求的循環經濟等綠色目標不謀而合。
央行也引用國際組織的看法指出,在此契機下,若能強化綠色投資與相關的配套措施,將有助於推動可持續的綠色復甦。(編輯:郭無患)1100619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