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疫情復燃 產學界擔憂影響國銀海外授信投資
(中央社記者劉姵呈台北24日電)全球解封後,國外疫情復燃,學者及國銀主管擔憂,歐美國家新一波紓困政策效力、新興市場國家債務風險對國銀海外投資部位造成的影響,將成為最大隱憂,銀行業須加速調整授信、投資結構。
金融研訓院金融研究所所長林士傑表示,由於全球解封後疫情復燃,美國聯準會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6月利率決策會議紀錄也顯示,決策官員認為美國經濟前景不確定性極高,將在未來一段時間內繼續維持「高度寬鬆」(highly accommodative)的貨幣政策,國銀下半年必須加速調整授信結構,針對利基客群提出放款因應策略。
林士傑認為,如此一來,下半年海外分行及國際金融業務分行(OBU)業務才有機會恢復動能,但全球主要國家因應第二波疫情,將實施的各項紓困政策,尤其是後續對經濟影響,將成為國銀關注重點。
此外,根據國際金融協會(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Finance)調查,今年第一季外資從新興市場撤資高達620億美元,約為全球金融海嘯高峰期的2倍,林士傑也提醒,新興國家的主權債務倒債風險恐升高。
金管會銀行局最新統計,累計至今年5月底為止,新南向據點就高達227處,占整體海外分支機構比重為43.8%;且儘管疫情衝擊全球,但上半年共核准5家本國銀行設立6個海外分支機構,其中,新南向據點就占了4家。
國銀主管也坦言,今年因疫情延燒,全球主要國家國境、城市封鎖,打亂了社會經濟活動,也降低了各國今年經濟展望預期,尤其向來仰賴賺取觀光客外匯的新興國家,因全球需求銳減,造成企業營運困難。
這名主管表示,在疫情持續影響企業經營的情況下,銀行資產品質可能因為企業違約而遭到拖累。此外,部分新興國家負債水準本就偏高,為了維持流動性而增加舉債,會為國家主權信用風險帶來隱憂。
他認為,下半年須更加關注新興國家債務風險問題,會對海外投資部位會造成的影響,如違約率、如何穩定信用風險等,並調整對新興市場債券的投資結構。(編輯:黃國倫)1090724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