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取香港人才先鎖定台籍回流 專家建議制度調整
(中央社記者吳佳蓉、劉姵呈台北19日電)香港金融中心地位面臨挑戰,台灣向在港高階人才招手,專家認為,市場開放度、實質薪酬條件是障礙,但台灣仍具語言文化、宜居等優勢,建議從開放金融商品、調整薪資與稅制,或聚焦特定業務領域攬才著手。
一名國銀主管建議,初期先吸引在香港工作的台籍人才回台,等做出成績,再逐步推動,降低阻力。
金融研訓院傳播出版中心副所長謝順峰表示,香港過去可吸引到這麼多金融人才,主要是當地稅負、薪酬競爭力具相當大優勢;儘管台灣所得稅率較高,但依然可從銀行業者薪酬制度去作調整。
謝順峰認為,薪酬方面建議採用國外某些私人銀行的做法,使報酬和績效緊密連結,以求長期維繫銀行、從業人員與客戶三方長久關係。
安侯建業(KPMG台灣所)金融服務業主持會計師吳麟認為,考量個人稅負負擔,以拉高薪資或提供高額補貼、福利等方式,可增加吸引香港人才的誘因。另一名不願具名的會計師則建議,中長期還是要從稅制上去解決,看看是否有能更彈性的作法解套。
此外,專家建議要把台灣的金融舞台做大。香港2019年爆發反送中抗爭,為抓住香港竄逃資金,金管會於去年底公布的新財管方案,針對高資產客戶,提供三大策略、共計19項開放措施,同時,為加強台商資金調度的便利性,吸引跨國企業資金來台,也與中央銀行合作,研擬放寬外匯指定銀行(DBU)及國際金融業務分行(OBU)之間的資金流動限制。
就在反送中抗爭因疫情暫歇後,中國5月迅速推動制定港區國安法,香港政經局勢持續動盪,資金開始有外流跡象,有部分台商資金已匯回台灣。
民營銀行高層主管認為,現在是相當好的時機點,可強化台灣金融商品研發能力,開放更多平台可銷售商品與服務;新財管方案若能順利在今年第4季上路,將更能吸引在港人才來台發展業務,「畢竟台灣市場仍在成長,但外資銀行在台發展的確有其侷限。」
謝順峰建議,除提供更多金融商品,還須搭配高附加價值的頂端金融服務,例如,研議修改信託法規、活化信託架構,仿效新加坡的離岸信託業務,甚至搭配各式保單運用,創造差異化服務;另外,銀行若能結合觀光、醫美產業,發展各式金融服務,也可順勢經營轉型、開拓更多非利差收入。
此外,謝順峰觀察,因高端理財服務講求的是專業度與品牌形象,除建立內部訓練人才制度外,若採行「團隊挖角」方式,攬才將更有議價空間,對銀行來說,即戰力也會快速提高。
謝順峰指出,銀行可利用多種方式進行培育和組建私人銀行業務團隊,引進國際金融人才,特別是專業知識與一般常識,都比一般金融人員更專精的RM(客戶關係經理人),且私人銀行業務的專業技術要求較高,在延攬人才時,從投資銀行、稅收、會計、法律到投資管理各方面的專業人員都不能缺少。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金融產業服務營運長吳偉臺則建議,吸引香港金融人才來台,關鍵是台灣能給出怎樣的舞台,這是涉及國家戰略的議題,不僅金融政策開放應更「大破大立」,還必須要整體產業發展的「大藍圖」,有更明確的產業目標;前端的銀行、交易業務若成長,周邊廣大的支援性服務,如會計師、律師、資安、諮詢顧問等,也會一併跟著發展。
吳偉臺分析,廣大的經濟腹地是構成金融中心的要件之一,香港有中國作為市場腹地,新加坡有東南亞,日本則是有廣大內需經濟支撐,台灣這點相對弱勢,建議台灣想吸引金融人才,可先從中後台領域下手,包括市場調研、法遵、 風控、資安、雲端資料中心等。
吳偉臺認為,現階段這塊更容易做到,若能成功吸引國際金融業將部份中後台功能移來台灣,鼓勵設立研究或雲端資料中心等,也能為金融產業中長期發展打好根基。此外,台商全球資金其實不少,專注發展資產管理、退休金管理中心等業務,也相對具有發展潛力。
另一名國銀主管則表示,先前財政部找來6大泛公股銀行,研議吸引香港金融人才來台方案,建議短期要從提高實質薪酬這點來突破,但公股銀行薪資水準原本就比民營銀行低,加上多與工會簽有團體協約,現階段要抓時間、搶人才,可能要有更彈性的作法。
國銀主管說,例如先吸引在香港工作的台籍人才回台,或初期試水溫,限額徵才,等做出成績,再逐步推動,降低阻力;至於中長期,建議從制度面上提高對外籍金融人才的吸引力,如簡化各項就業行政申請程序,增加外籍專業人才租稅優惠等。(編輯:林淑媛)1090719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