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1 / ECFA上路10年 業者:洽簽FTA才是根本

2020/6/26 11:52(6/26 12:44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2020年屆滿10年,是否有「10年大限」眾說紛紜,但不論如何,儘管早收清單實施以來省下逾新台幣2000億元關稅,但根據經濟部數據顯示,由於國際局勢變化,產業結構調整,ECFA帶動台灣對中國大陸出口成長的效益已逐年衰減,下一個十年的兩岸經貿交流,乃至於台灣如何推展自由貿易協定,都將是台灣經濟發展的重中之重。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潘姿羽台北26日電)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簽署滿10週年,儘管省下逾新台幣2000億元關稅,但刺激效果僅前3年顯著,隨著國際局勢改變、產業結構調整,業者坦言,「ECFA後續很難講,會怎樣沒人知道,FTA才是根本」。

2008年,當時擔任總統的馬英九,為了落實拚經濟承諾,決定加強兩岸經貿關係,替業者爭取商機,開始與中國洽談經貿協定,歷經多次雙方談判,兩岸於2010年6月29日於重慶正式簽訂ECFA協議。

ECFA全名為「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作為「架構協議」,顧名思義,內涵並不只有早收清單,更重要的是後續內容,包含貨品貿易、服務貿易、投資保障、爭端解決等;ECFA早收清單只是架構協議的第一步。

馬政府衡量兩岸關係特殊,規劃以架構協議方式,循序漸進推動兩岸經貿合作,並先行選取少部分爭議較少、可迅速實施的產品,列為早期收穫計畫(早收清單),以提前實現貿易利益。

簽訂ECFA後,2011年1月早收清單生效,2012年8月兩岸投保協議簽署完成,但推進到服務貿易時,在國內掀起龐大反對聲浪,更因此爆發「太陽花學運」,一連串的政治角力與衝突,讓兩岸服務貿易協議戛然而止。

時間飛逝,如今ECFA已經上路10年,外界關注中國是否有片面終止早收清單優惠的可能,經濟部對此只表示,「ECFA正常執行,沒有說要終止」。

相較政府部門淡定,產業界大老紛紛表態。台泥董事長張安平直言,「ECFA應該繼續,如果在第10年終止是ridiculous(荒謬)」,終止協議將對台灣經貿造成傷害;台塑董事長林健男近日也將ECFA早收清單是否終止,列為下半年影響景氣前景的重要變數。

早收清單邁入10年 關稅減免逾2000億

ECFA推動進程若止於早收清單,經濟部評估,影響外貿出口金額僅約5%,不過產業界對ECFA的重視顯然更甚於此;因為對出口導向產業來說,關稅是很大的競爭成本,享有零關稅待遇無異是外貿大補丸。

ECFA貨品早收清單項目共539項,包括石化、機械、紡織、運輸工具等;原本平均稅率9.5%,其中農產品18項、平均稅率為13.3%,工業產品521項、平均稅率9.4%,但2011年ECFA上路、分三階段降稅後,2013年便全面降至零關稅。

「當時台灣剛簽,日本、韓國還沒有動作,這讓台灣有優勢」,紡拓會秘書長黃偉基直言,簽訂ECFA時,兩岸關係還不錯,早收清單列入的136項紡織產品中,有30幾項是台灣優勢產品,如功能性布料,為產業界打下很好的基礎。

觀察早收貨品對中國出口情況,也可從2大數據看出ECFA帶來的效益。第一是減免關稅,2011年早收計畫實施以來至2020年3月累積減免關稅計68.03億美元,換算新台幣超過2000億元。

早收清單上路後,當年度早收貨品出口值呈現18.07%的飛躍性成長,2013年產品全數零關稅後,出口值更突破200億美元大關,成長率再次跳升至10.84%。

國際局勢瞬息萬變 拓展FTA為產業界鋪路

ECFA為產業界帶來利多,但早收貨品出口值成長的過程中,隱隱透露警訊。早收清單生效後,2011年至2013年刺激效果最為顯著,第一年成長率為18.07%、隔年3.28%,2013年又跳升至10.84%。

隨著國際局勢改變、產業結構調整,往後幾年,對中國出口成長率逐漸趨緩,2015年落入負成長、出口值年減9.64%,2016年幾近零成長、年增率僅0.96%,2019年又因美中貿易戰打擊,出口值年減16.03%。

根據經濟部統計,近3年台灣對中國大陸出口早收貨品金額分別為227.51億美元、236.37億美元、198.49億美元,減免關稅金額每年約8億到10億美元。

經濟部指出,自2017年以來,台灣ECFA早收產品對中國大陸出口的成長率,均低於全部貨品對中國大陸出口的成長率,顯示ECFA帶動台灣對中國大陸出口成長的效益已逐年衰減,也反映兩岸的產業結構已大幅調整。

經濟部官員直言,降稅有一定效果,但時間一長,出口表現必須回歸產業競爭力、國際環境等因素。

官員分析,中國紅色供應鏈崛起,許多中國廠商認為在地採購較便宜且方便,以此替代向台灣進口的選項;也可能部分產品生產門檻不高,在地廠商認為有利可圖,選擇「自己來」。

黃偉基也說,紡織業在ECFA早收清單獲得不錯條件,但台灣對中國出口的紡織品數量仍慢慢減少,有兩大原因,一是中國產業競爭力轉強;第二,很多台商會採購台灣布料、在中國生產後再出口。

他指出,隨著中國生產成本逐步墊高,台商將生產基地移往東南亞,原本這些台商向台灣採購的布料,也跟著從對中國出口轉為對東南亞出口。

另一方面,黃偉基指出,ECFA上路之初,台灣領先日韓,具有關稅優勢,後來中韓自由貿易協定(FTA)上路,大家平起平坐,回歸產業競爭。

機械公會理事長柯拔希則說,ECFA早收清單當中,機械產品有107項,但主力產品幾乎都沒有,早收清單效益只能說「不無小補」;當年很多工具機產品未列入早收清單,導致業者陸續前往中國設廠,否則在台灣會多一層關稅,由此可見,關稅對於業者的重要性。

柯拔希指出,近幾年國際局勢變化快速,美中貿易戰爆發後,許多製造業進行供應鏈調整、多元市場布局,但不論往哪個市場發展,關稅都攸關產業競爭力,「ECFA後續很難講,會怎樣沒人知道,FTA才是根本」。(編輯:潘羿菁/林淑媛)1090626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請繼續下滑閱讀
2 / ECFA10年逢國際局勢劇變 學者:減少對中依賴契機
172.30.14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