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捉對廝殺 學者:台灣蘋果供應鏈衝擊大
(中央社記者潘姿羽台北14日電)美中貿易戰13日急遽升高,中經院學者表示,台灣受到的衝擊會比前二波嚴重;台經院則說,資通訊大廠必須抓緊時間,在台灣或其他地點擴大產能,將銷美產品移到新地點生產。
在美國宣布於10日正式調高對中國輸美2000億美元商品加徵懲罰性關稅,緊接著13日正式公布第三波,即剩餘逾3000億美元中國輸美商品加徵關稅清單。同一天,中國國務院也宣布自6月1日起,對美國輸中價值600億美元商品再加徵關稅,最高稅率25%。
美中兩大經濟體劍拔弩張態勢,讓貿易戰陷入僵局;台經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指出,清單當中牽涉到資通訊產業,因此受到台灣企業高度關注。
由於美國、中國均是台灣主要出口國,中經院台灣WTO中心副執行長李淳指出,這波課稅規模更大更廣,如果真的走到美國對中實施最後3000億美元的關稅清單,對台灣出口的衝擊會比先前500億美元、2000億美元這兩波更嚴重,而且現階段能做的並不多。
李淳表示,首當其衝的就是在中國生產製造的台商,如鴻海、廣達,但主要壓力會落在美國的品牌商,因為這些台商是替美國代工生產蘋果、HP等公司的產品,美國公司站在第一線,會先施壓美國總統川普,希望貿易戰趕快結束。
其次,美中貿易戰將導致中國下修經濟成長,投資趨緩,消費也更加保守,如此一來,對於台灣生產製造的零組件、半成品需求也跟著降低,台灣對中國及香港連續半年出口負成長,便反映這樣的情形。
孫明德進一步分析,中國一年出口超過800億美元的手機和電腦到美國,台灣則出口超過千億美元的電子零組件到中國,供終端組裝使用,占台灣年出口金額1/3,其中更包含了知名企業台積電的IC及大立光的鏡頭,也是俗稱的蘋果概念股。
一旦美中談判破裂,或川普逕行宣布將這3000億美元產品課徵關稅,孫明德指出,不只中國經營的台商企業將受到直接影響,也將間接影響台灣電子業對中國大陸的出口。
孫明德建議,為避免風險,資通訊大廠必須抓緊時間,展開「敦克爾克大行動」,在台灣或其他地點擴大產能,將銷美產品移到新地點生產,此舉將可能使資通訊大廠能擴大在台投資。
另外,由於日本企業也在這條供應鏈上扮演重要角色,例如日商東芝也為蘋果產品提供了記憶體產品,孫明德指出,日本銷往中國的零組件未來可能轉到台灣來進行最後組裝,這將可增加台日企業合作和投資的機會。(編輯:林淑媛)1080514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