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服務營收創新高 股價回春重登200美元
(中央社記者吳家豪台北1日電)蘋果公司(Apple)力拚轉型提升服務營收,試圖降低對明星產品iPhone的依賴,已成功讓股價重回200美元以上。但這也代表台灣硬體供應鏈難再雨露均霑,投資人勢必得尋找新題材。
今年3月26日,蘋果罕見舉辦一場沒有硬體新產品的發表會,一口氣推出信用卡、新聞、遊戲訂閱等服務,並邀請好萊塢明星站台,藉此確立服務成為蘋果硬體與軟體以外的第三大台柱。
蘋果自2018年開始進行一連串的高層人事換血,調整人工智慧、服務、硬體和零售等部門的優先順序,並投入大量資源到原創影視節目計畫,外界視為已故蘋果創辦人賈伯斯(Steve Jobs)逝世以來最大幅度的改組。
回顧今年1月蘋果發布獲利預警,當天股價重挫9.96%,下探142美元。今天美國股市盤後蘋果公布2019會計年度第2季財報,營收與獲利均優於預期,激勵盤後股價上揚逾5%,站穩200美元以上。
蘋果股價回春的原因,在於服務事業成長優於預期。今年1到3月蘋果服務營收達115億美元,創歷史新高,無疑是這次財報的最大亮點。當iPhone營收占比從去年10到12月的62%下滑到今年1到3月的54%,服務營收占比已悄悄從13%提升到20%。
根據網站監控平台Thinknum的統計,從2018年第3季開始,蘋果開出的軟體工程師職缺首度超越硬體工程師,也凸顯了軟體與服務對蘋果越來越重要。
不過,蘋果從依賴單一產品轉型為靠服務帶動成長,對供應鏈未必是好事。分析師認為,蘋果的台灣供應鏈以硬體為主,雖然智慧手錶Apple Watch和無線耳機AirPods銷量增加,短期內仍難以彌補iPhone銷售下滑的損失。
翻開過去10年台灣科技業成長史,每當iPhone新技術問世,能抓住趨勢站在浪頭上的蘋果概念股往往快速壯大。然而智慧型手機進入成熟期,規格與功能難以大幅突破,台灣供應鏈除了避免客戶過度集中,也需要布局新應用來分散風險,包括5G、自駕車、人工智慧、物聯網等預期將是下一個戰場。(編輯:鄭雪文)1080501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