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能景氣起伏大 廠商節流轉型待轉機
(中央社記者張建中新竹1日電)茂迪與綠能接連裁員,展開精實管理,就連新成軍的聯合再生能源也計劃縮減太陽能電池產能,其他太陽能廠也都嚴控擴產,減少支出並尋求轉型,等待轉機。
太陽能產業過去長期仰賴各國政府政策扶植,產業景氣經常隨著政策轉變出現劇烈變化,如中國政府今年5月31日推出新太陽能政策,調降電站標竿上網電價,並凍結一般大型電站安裝,使得產業景氣瞬間急凍。
在這波產業景氣寒冬,國內太陽能矽晶圓與電池廠紛紛採取選擇性接單策略,避免虧損擴大,產能利用率多已降到5至6成水位,並展開營運轉型,將營運重心轉向下游太陽能模組與電廠,期能為營運帶來轉機。
順應營運轉型,茂迪毅然展開精實管理,除與300多名桃園廠外勞提前解約,並縮減相關支援人力60多人,約占總員工數2%。
隨著茂迪等客戶展開營運轉型,太陽能矽晶圓廠綠能也跟進縮減南科廠員工203人,約占總員工數2成,進行產能調整,集中至桃園廠管理,並朝更高階的產品發展。
新日光、昱晶與昇陽光電今天正式合併成為聯合再生能源,內部也規劃一方面著重模組與電廠業務,一方面計劃將太陽能電池年產能從5GW,縮減至3GW,減緩電池業務的虧損,力拚一年後能夠獲利。
聯合再生能源即便將模組列為未來重點發展項目之一,仍不打算將自有模組產能擴充太大,將較現有的1.1GW再擴增一些,未來如有需要,將委外代工。
太陽能廠元晶電池年產能最大可達1.6GW規模,因應當前市況,僅900MW的高效產線正常運作;模組方面,雖然是元晶未來營運重點,產線今年12月可望滿載,但對擴產態度依然謹慎。
太陽能廠陳姓主管說,全球太陽能產業是由中國主導,供過於求情況嚴重,盲目擴產並沒有意義,目前產業已不再是越大越好,能夠存活下去,避免遭到淘汰才是當前營運重點。
市調機構集邦科技產業分析師曹君如認為,韓國太陽能廠發展策略或許值得國內廠商參考,朝利基市場發展,不排除是一個擺脫虧損窘境、邁向穩定獲利的方法。(編輯:李信寬)1071001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