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電人才荒 綠領迎風而起
離岸風電專題(中央社記者朱則瑋、吳哲豪台北27日電)台灣海峽昔日是優良漁場,造就了台灣漁業盛況,但未來的海上風景不再是漁船,可能是一支支高聳的風機;在海上作業不只是漁撈,而是爬上50層樓高的風機,迎風而起的「綠領新貴」。
「台灣將成為世界頂尖業者的下個戰場」,這是路透社在一篇風力發電報導,所下的結論。這不是只出現在報端的消息,而是實際在發生,經濟部政策性釋出躉購價格保證收購,吸引到丹麥哥本哈根基礎設施基金、玉山能源等國外大廠搶食台灣離岸風電商機大餅。
但外商來台插旗,台灣真能在這風電大戰中獲益嗎?「沒有人才其他根本不用談」,海洋大學副校長許泰文點出發展離岸風電產業的重要關鍵。未來矗立在海上的成排風機,猶如海上長城,台灣至少需要上萬名風機施工與運維人員,人才在地化成了當務之急。
台大工程科學及海洋工程學系暨研究所教授江茂雄說,現在台灣風電人力規劃分為綠領跟白領,其中「綠領」主要是針對技術人員,比藍領還要高一階,要求也更多,綠領技術人員將來要上風機維修,除了要有證照,還需要有英文溝通能力。
●國際大廠願釋出維運技術 台灣須掌握契機
離岸風電相關科系從資工、機械等各方面包羅萬象,海洋大學擁有專業海事工程人材,為了吸引這些人投入離岸風電,建立技術學習到工作媒合等一條龍鏈結非常重要。
目前政府準備在台中市打造離岸風電訓練中心,主要傳授離岸風電維運等工作技術,兩週的專業課程結束後,還會把人才引介至職場中,讓他們省去找工作、擔心專業技術不足的問題。
海洋大學也正跟桃園市政府爭取在當地建造第二訓練中心,希望讓海大學生加入離岸風電產業,許泰文說,維運工作上,國外大廠在成本考量下根本做不來,因此更願意釋出技術及經驗,台灣要抓緊機會,把人才空缺補上來,就像早期發展半導體一樣。
●離岸風電月薪6萬起跳 人才來源成隱憂
學校是所有人才出處的根本,但離岸風電所需的技術含量太高,各大學校也無專業的設備供學生模擬操作,勢必得借助外商的力量,台灣大學跟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CIP)及丹麥科技大學(DTU)簽署三方備忘錄,將開設相關學程,培養碩士級人才。中山大學也開設「離岸風電法律與政策」等課程。
「人才好待遇自也然高」,海龍計畫總監陳聰華除了著手擬定跟幾間國內大專院校的合作計畫,也準備百萬獎學金用來鼓勵對離岸風電產業有興趣的優秀人才,「有錢景的產業人才自然會湧入」,陳聰華不擔心沒有人願意投入離岸風電產業,只擔心人才數量不夠。
離岸風電以目前台灣能投入的維運等工作來看,由於技術門檻高,月薪要拿到新台幣6萬到8萬元不是問題,整體薪水不錯,但還是要建立完整的人才供應來源,不然待遇再好,缺工問題仍舊無法解決。
●雙學制鏈結國外大學 英文能力成入場門票
「開課不能淪為蛋塔效應」,台灣海洋重工董座兼總經理柯宗廷認為,歐洲有鑽油等產業,與離岸風電有一定關聯性,人才要轉型投入比較簡單,但台灣等於從零開始,連老師都不一定了解離岸風電,更何況是學生,每個大學一窩蜂開設類似課程,專業度不足反而害了學生。
台灣的大專院校不只從開發商下手,也應鏈結國外大學,「雙學制是不錯的方法」,柯宗廷說,讓學生在國內讀兩年,再到國外讀兩年學習離岸風電專業技術,有助提升競爭力。
「英文能力是入場門票」,離岸風電產業清一色是國外廠商,柯宗廷說,想進到這產業,就得跟這些人學技術學經驗,不會用英文溝通等於失去學習機會。
●陸域風電人才轉型 邊合作邊學習
身為本土廠商的佳運重機械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負責全台灣8成、約300多支陸域風電維運、施工,「離岸風電是我們的機會」,總經理張林桂摩拳擦掌誓言要吃下這塊大餅。
陸域風電跟離岸風電看似差別只有一個在海上,一個在陸上,但離岸風電技術難度遠高於陸域風電,不「下點功夫,交點學費」,想從外國人手中搶商機根本不可能。
張林桂說,台灣沒有維運船以及海上施工能力,他深知其中門檻很高,因此,鎖定岸邊的預先組裝及吊掛工程工作。
岸邊工作難度一樣不輸海上工程,「岸上成功整個工程成功一半」,張林桂不敢打腫臉充胖子,了解要讓這些對品質十分要求的外商滿意,得付出一定代價,因此,他找來英國特殊吊運及安裝廠商ALE合作,借重對方的經驗及技術來做擔保。
「邊合作邊學」,張林桂說,佳運重機械公司雖然跟ALE合作共吃離岸風電大餅,會損失一些收益,但可以慢慢從合作中學習,目前預計僅40名本土人才會投入離岸風電工程工作,未來要把本土人才增加到100人以上。
「台灣在風機維運方面,技術不是問題,但缺乏實務經驗」,負責規劃運維課程的建國科大電機暨工程研究所主任粘孝先說,風力發電運作及發電原理其實不難,不過台灣在實務方面一片空白,學生與老師需要到現場了解風機構造及運作情形,「只要去現場學實務,基本觀念夠了,要修就很簡單」。
建國科大規劃的維運學程有24學分,內容包含電子學、電路學以及機構學,另外有離岸風電產業與維運技術等,粘孝先說,未來會招收50名學生,再挑選最優秀的10名學生出國實習,回來之後成為種子教師,負責訓練人才,2年課程加上一年的實習,剛好趕上2021年第一座風機完成的時程。
「電機的領域很廣,但我想學習離岸風機的相關知識,讓自己擁有別人沒有的專業技能」,有意報名學程的建國科大電機工程研究所碩士生彭冠廷說,私校畢業生若想在電機領域占有一席之地,擁有獨一無二的專業技能就成為優勢,他也希望自己能取得前往國外實習的資格,成為離岸風電運維專業的領頭羊。(編輯:林孟汝/林沂鋒)1070927
- 2019/06/23 16:17
- 2018/09/28 17:26
- 2018/09/28 17:25
- 風電人才荒 綠領迎風而起2018/09/27 18:34
- 2018/09/27 18:34
- 2018/09/27 18:34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