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入在地化深耕台灣 風電商盼躉購費率穩定
(中央社記者廖禹揚台北19日電)離岸風場開發商積極投入在地化工作展現深耕台灣誠意,包括帶動本地供應商及培育在地人才,不過,隨著適用本年度躉購費率的PPA簽訂時限逼近,開發商期盼政府能維持費率穩定。
台灣國際智慧能源週今天盛大登場,集結太陽能、風能、氫能等再生能源國內外大廠,顯見再生能源發展蓬勃前景。今年通過遴選及競價取得約1.8GW裝置容量的丹麥風電商沃旭能源,也在展中發表與彰化縣工商發展投資策進會合作成立的彰化縣風電供應媒合平台。
沃旭能源表示,先前在丹麥一件開發案中,就曾與當地小城鎮供應商合作建立類似平台,提供中小型供應商接觸開發商或承包商管道,帶動當地1000個就業機會,及相當於新台幣30億元合約簽訂,成效頗豐,因此希望將這項經驗帶到台灣,協助台灣知名度不高的中小型供應商與離岸風電商機接軌。
這個風電供應媒合平台目標發展為全台化平台,不侷限於彰化當地廠商,也將力邀沃旭能源以外的開發商與承包商加入,開發商與承包商會在網站上公開需求,過去不得其門而入的中小企業就能透過網站與開發商或承包商取得聯繫,內容含括風電產業直接相關產品與運維港服務,甚至是運維、工程人員所需食衣住行等民生需求。
沃旭能源亞太區總經理暨台灣董事長柏森文指出,開發商與承包商其實不怕找不到供應商,建立這樣的平台,是為了讓更多本地廠商能夠加入風電供應鏈,更進一步實現在地化目標。
不過,面對明年躉購費率可能變動的問題,柏森文表示,未來成本一定會下降,但希望各界理解,成本下降是建立在已建成的風場、供應鏈上,「但我們現在什麼都還沒做」。
沃旭能源現正積極爭取在年底前與台電簽訂購售電合約(PPA),以確保適用今年度躉購費率每度5.8元,但面對未來的不確定性,柏森文仍希望離岸風電躉購費率能維持穩定。
同樣來自丹麥的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CIP)台灣區計劃總監許乃文也坦言,各家開發商都希望在年底前簽署PPA,「但是很困難」,加上2021年後完工併聯風場必須達到本土化要求,成本相對更高,希望政府訂定躉購費率時,都能將這些因素納入考量,避免劇烈變動。
而為落實在地化目標,CIP也積極投入培植本土人才工作,今年暑假已安排建國科大教師至丹麥培訓,並與台大能源中心教授合作討論風電碩士學程課綱,要將國外風電開發經驗從基礎開始引進台灣。
CIP表示,先前已與本地廠商簽署57項合約,金額約達10億元,包括機電工程設計、可行性調查等相關合約,預計10月再簽署幾項主要合約。(編輯:楊玫寧)1070919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