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美中貿易戰劍指科技業 資通訊廠避險有撇步

2018/6/16 11:11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鍾榮峰台北16日電)美中互課高關稅,專家分析美中角力背後關鍵在科技戰。資通訊電子廠商布局全球供應鏈網絡,可繞道第三方國家出口,降低美中互課高關稅的風險。

美國15日宣布對中國價值500億美元商品課徵25%關稅後,中國也祭出同等報復措施。

工研院產經中心(IEK)研究總監楊瑞臨接受中央社記者採訪表示,美國對中國課徵高關稅,相關資通訊產品品項是否受到影響、以及受影響的程度,尚未明朗,細節有待觀察。

楊瑞臨指出,資通訊和電子廠商,包括電子代工服務(EMS)和原廠委託設計製造(ODM)在內,在全球擁有綿密的供應鏈網絡,最終產品組裝製造地不見得是在中國或是美國,可以繞道第三方或第四方國家地區組裝製造,透過這種方式,資通訊和電子廠商可降低或避開美中互課高關稅或報復措施的風險。

楊瑞臨分析,美國和中國均非真正想打貿易戰。美國對中國提高關稅,是爭取未來談判籌碼的手段,中國因應報復也是如此。不過美國在意的,仍是「中國製造2025」計畫。美中角力的背後,最終關鍵還是在科技戰。美方認為,「中國製造2025」計畫將直接或間接影響美國國家安全。

楊瑞臨指出,美國認為「中國製造2025」計畫讓國家資本不當補貼產品、並侵害到美國商業機密及智慧財產權,並對在中國經營的美國企業製造不公平的競爭環境。美國也認為中國進口替代、內部市場大量生產的作為,造成市場機制扭曲且產品供過於求。

楊瑞臨表示,美國對中國提高關稅,除了增加談判籌碼,目的力促中國政策和企業運作符合市場競爭的要件。

美國總統川普15日宣布,對中國價值500億美元的商品開徵25%的進口關稅,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更點名就是針對「中國製造2025」計畫而來。

USTR表示,兩階段關稅清單中,主要包括航太、資通訊科技、機器人、工業機械、新材料和汽車等產業,但不包括美國消費者常購買的消費性電子商品,如手機或電視機。

中國官媒新華社今天引述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報導,中國將對總值500億美元的659項美國貨加徵25%關稅。(編輯:鄭雪文)1070616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