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PMG:社會企業要解決問題 不該只有熱情
(中央社記者蔡怡杼台北10日電)KPMG安侯董事總經理黃正忠今天表示,台灣民眾從吃的、用的、到呼吸等都面臨很大的問題,簡單來說就是「歹活不得好死」。社會企業不應該只是熱情、潮流,應該要優先考量解決社會問題。
台灣新動力智庫今天舉辦「解剖社會企業-社會企業的理論與實作」公益講座,行政院政務委員唐鳳指出,儘管有7成8的民眾認同社會企業兼顧獲利和公益的經營模式,但民眾對社企的認知度僅1成9,可見社會企業理念在台灣仍不普及。
台北市議員何志偉表示,結合社會創新解決社會問題的商業模式已是國際發展潮流,期望藉由公益講座的分享,為台灣公益發展開啟更多想像,並協助社會邁向更美好、更公平的未來,期望未來每個創業都可以是社會企業。
曾成功推動高雄黃色小鴨、中正紀念堂紙熊貓等展覽的左腦行銷創辦人兼執行長程詩郁強調,儘管如星展銀行等不少企業積極扶植社會企業發展,但外界對社會企業或其產品認知度仍低,主因社會企業與外界的溝通不夠,使其價值無法被外界知道。
另外,積極解決台灣廚餘問題,蒐集家禽、家畜排泄物,挑戰傳統堆肥,促成農業循環經濟的元沛農坊創辦人許又仁認為,社會企業應該是以新的觀念帶入新的技術驅動新的商業,並追求永續發展。
KPMG安侯永續發展顧問公司董事總經理黃正忠強調,社會企業不應該是熱情,也不應該是潮流,社會企業應該在於解決社會問題,然而,民眾現在吃的、用的、到呼吸都面臨很大的問題,大家其實居住在大毒島上,台灣面臨的問題簡單來說就是「歹活不得好死」。
他說,企業的存在本來就是要滿足社會的需求,但企業不能為了賺取利潤,對社會造成龐大、不可預期的傷害,且過去企業強調的是先賺了錢再解決社會責任,現在社會企業則是優先考量解決社會問題。
同時,黃正忠也表示,社會企業發展仍要符合傳統主流企業環保、社會正義以及誠信的三大核心價值。(編輯:林孟汝)1070210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