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政策有感 20到29歲支持率最高
搶救青年低薪大作戰(中央社記者黃名璽東京3日專電)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上任後,竭力提高薪資與改善勞動條件,也順利贏得年輕人的心。各年齡層中,安倍政府在20到29歲的支持率最高。
在整體經濟面,從2012年到2016年,日本GDP的成長率介於0.3%到2%之間,但2017年第一季開始好轉,消費力也比預期強勁,一般歸功於寬鬆的貨幣政策與擴大政府財政收支,也就是安倍經濟學。
青年就業方面,安倍政府也交出不錯的成績。高中及大學畢業生的就業率都呈現高水準,2017年日本大學生在畢業前就已確定聘僱的「就職內定率」達97.6%,較2016年提高0.3個百分點;高中畢業生也有87%,較2016年提高1.2個百分點;15至24歲青年的失業率,從過去平均的8%降為5%,是25年來的最佳狀態。
高中畢業生的起薪來到每月16萬1000日圓(約新台幣4萬3000元),是史上新高;大學畢業生起薪來到20萬3400日圓(約新台幣5萬4000元),連續2年增加。
青年的就業率增加,各年齡層薪資也有小幅成長,從2012年至2016年,日本19歲以下、20至24歲、25至29歲與30至34歲群組的薪資,分別提高4%、6%、4.7%與5.5%。此外,日本政府積極為年輕世代媒合工作,改善工作條件,也呼籲企業提高薪資與提供進修機會。
凡此種種,看似成果豐碩,但也有學者持不同意見,金澤大學名譽教授伍賀一道就認為,青年就業情況改善,未必能歸功於安倍的政策。
伍賀一道撰文指出,總務省的勞動力調查顯示,2012年到2016年,日本就業人數增加218萬人,但其中有9成工作是非典型勞工,正式員工僅增加15萬人。顯示年輕人競相投入非典型工作,無論勞動條件或薪資上都沒有改善。
他還表示,日本剛畢業的學生能順利找到工作,不是安倍政府努力的成果,而是年輕人口減少的緣故。數據顯示,2005年至2015年間,15到24歲的人口減少200萬人,25歲到34歲的人口減少446萬人。
另外也有專家認為,日本政府以政治力介入,希望企業提高薪資,可能造成勞動成本提高的企業聘用勞工更為謹慎,稍有不慎,反而會造成失業。
日本青年就業情況與亞洲已開發國家相同,部分職務年輕人搶破頭,但不少職業卻找不到人。職缺數與求職者的比例,日本稱為「求人倍率」,在建築工程業高達10.85、照護服務為4.04、餐飲業為4.15。因此光喊加薪,恐怕不是解決問題之道。
日本學習院大學教授伊藤元重撰文指出,日本職場呈現人手不足與過剩並存的情況,工作媒合失調依然存在。
他認為,就業市場失調來自於勞動力無法平順流動,這會影響日本經濟。如果能讓更多勞動力進入人手不足的行業,整體薪資應該會增加,生產力也會提高。要做到勞動力快速流動,政府必須改革工作方式,也要提供轉職資訊及職業訓練等支援。
和台灣一樣,日本世代對立的情況因青年薪資相較於過去難以成家立業,對話漸趨尖銳。
日本上世紀1980年代末期出生的「平成世代」,頂著高學歷出社會,一如已開發國家青年同樣面臨學歷貶值,難以找到合適工作的困境。而父母輩的「昭和世代」人口數龐大,當前的政策多由戰後嬰兒潮擬定,導致資源不公平分配,年輕世代感到未來被剝奪。
為解決日本經濟高齡少子化的阻滯,安倍在2015年提出「一億總活躍社會」目標,希望達到1970年代,當時日本一億人口中有9成認為是中產階級的黃金時期,所有世代都能適才適所,屬於安倍經濟學中的第3支箭。
安倍上台後,日經指數由2012年11月15日的8830點,到今年2月1日已達2萬3486點,各界對經濟趨向樂觀。但日本的出生率仍然不振,2015年與2016年的出生率為1.46%與1.44%,距離安倍設定的1.8%仍有一大段差距,日本已連續2年新生嬰兒總數低於百萬,人口持續減少。
整體而言,安倍在政治上雖已贏得不少年輕世代的支持,但青年在低薪下不婚不生,顯示對未來還是缺乏信心。1070203
延伸閱讀》挽救青貧族 日本政府為加薪企業減稅
延伸閱讀》提高平均薪資 新加坡砸千億補貼企業加薪
延伸閱讀》跨世代挑戰 全球政府聚焦青年低薪
延伸閱讀》看完整全球青年低薪專題
- 2018/02/05 12:05
- 2018/02/04 11:24
- 2018/02/03 13:54
- 安倍政策有感 20到29歲支持率最高2018/02/03 13:53
- 2018/02/03 11:24
- 2018/02/03 11:23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