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原民善農作漁獵工藝 米粑流藝術季正美

2017/7/9 12:20(7/9 13:00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楊淑閔台北9日電)什麼是人與環境和諧共處的生態,到花蓮看「米粑流濕地藝術季」就知道,結實累累的有機海稻米、田裡的藝術創作、現撈漁產、隨興分部唱起的歌聲,全是農民亦漁民的原民傑作。

花蓮豐濱鄉港口部落5、6年前,首次在海梯田恢復原民部落原本採行的有機耕作後,曾受林務局協助,舉辦過2次藝術季活動。迄今海稻米年年用認養或開放購買方式銷售,讓部落在自產有機米、創作各式工藝品、營運農夫市集、原民餐廳等特色文化恢復下活絡至今。

獲農委會林務局協助重振農產的港口部落,今年跟農委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協助恢復有機耕作的新社部落,聯合舉辦「米粑流濕地藝術季」,活動到10月底,抵達港口部落,映入眼簾的是11座由原住民為主體,以及邀請海外藝術家駐村,一起創作的巨形藝術作品。

這11件作品的呈現,對比兩位外籍藝術家的創作,毫不遜色。林務局指出,這些年來部落持續發展著,除吸引年輕人返鄉,原本創作力旺盛的原住民,也花費精神與時間學習專業木工,作品自然更成熟了。

當這些作品矗立在原民口中慣稱的「九個太陽」的烈日下,與正要收割的金黃稻穗一起發光時,每一件作品都述說了原住民與大自然間的關係,這當中有「輕輕落下的種子」、「謝謝你把我種下」、「大地的臉孔」,還有代表每一家戶故事的鋤頭集結作品「故事開始的地方」、以族人所用陶甕為創作的「minokay do!回家吧!」等。

還有象徵族人辛勤耕作後躲到樹下休憩的作品「躲到樹蔭下吹吹海風」,將漂流木與藍白條文的帆布交織出另一種時尚與大地味兼具的獨特性。原住民的原創力強,影響所及,匈牙利藝術家也以原民捕魚的漁簍做創作。

種田的農夫、奔放創作的藝術家,入夜後變身在餐廳裡大顯身手,不只烤全豬,還現切一長尾的旗魚製作生魚片大餐,佐配的主食是炸芋頭籤飯糰,也是用當地海稻米烹煮的熱騰騰米飯現捏而成。林務局保育組組長夏榮生就說,他們是農民、漁民,也是藝術家。

訂閱《早安世界》電子報 每天3分鐘掌握10件天下事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格式
訂閱
感謝您的訂閱!

除了恢復耕作的海梯田是有機農法,農委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場長范美玲說,新社部落潘班長還告訴她,當更多的鄰海的梯田恢復有機耕作,潘班長下海捕魚時看到白化的珊瑚,會再活化回來,漁獲也會變多,希望農委會調查證明,說服更多人參與有機耕作。

范美玲說,這就是原住民跟大自然的緊密依存的關係,他們對於永續的體驗與落實全來自生活。1060709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