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保險電銷踩紅線 比較儲蓄險利率

2017/5/11 11:10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蔡怡杼台北11日電)金管會表示,有保險電銷人員比較儲蓄險與定存的利率,讓民眾對於儲蓄險有所誤解,已違法保險業相關自律規範,同時,金管會也強調保險的本質在於保障而非獲利。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強調,目前市面上俗稱的「儲蓄險」雖冠上「儲蓄」,但其仍為保險商品,非銀行定存。

銀行等金融機構因參加中央存保的存款保險機制,即金融機構若意外倒閉時,民眾在單家銀行300萬元以內的台外幣存款及利息都享有100%的保障,因此,銀行存款被視為唯一百分百保本、保息的金融工具。

保險局表示,當民眾購買儲蓄險後,若因契約不符需求或有資金需要而提前解約時,除保險保障中斷外,領回的解約金亦可能會有低於所繳保險費的情形,而造成損失。

google news透過 Google News追蹤中央社

保險局副局長張玉煇說明,根據自律規範,業務員在銷售儲蓄險商品時,不管是在臉書、部落格或電銷等管道,都不能有比較利率的情況出現,過去金檢有發現電銷人員比較利率的行為。

張玉煇建議,民眾購買保險商品時,必須充分評估自身保障需求及繳費與保障期間資金收支情形,並詳細瞭解保險契約內容。且保險是為未來不特定風險預作準備,以便危險發生時能透過保險彌補損失,其本質在於保障而非獲利。1060511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