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生產轉正 經濟部:最快要等Q2
(中央社記者黃巧雯台北22日電)去年工業生產指數105.03,為歷年次高,但成長率-1.66%,卻是近3年來首次負成長,減幅則是98年金融海嘯以來最大。經濟部預估,工業生產指數年增率最快5、6月才有機會轉正。
受到全球景氣成長疲弱影響,春節前趕工備貨需求明顯下降。經濟部今天公布104年12月製造業生產指數105.76,年減5.52%;其中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鋼鐵、機械、國產汽車等均呈現2位數減產,電子零組件業減產4.09%,僅化學材料業因庫存回補需求及比較基數較低,呈現正成長。
經濟部統計處副處長楊貴顯表示,因備貨需求不如往年熱絡,加上銷售量下跌,104年12月製造業存貨率74.6%,增加5.39個百分點,目前依舊為存貨調整震盪期。
儘管104年12月電子零組件存貨率增至57.4%,不過楊貴顯表示,由於已有部分半導體及相關供應鏈業者反映接到急單,因此他並不擔心存貨率上升。不過上述急單是否持續,將是未來觀察重點。
值得注意的是,104年製造業生產由第1季的增產榮景轉為逐季下滑,第4季減幅更擴大至5.66%,全年製造業生產減少1.38%,為102年以來首次負成長。
楊貴顯表示,鋼鐵、通訊、光學元件、機械、汽車等主力產業在下半年顯著減產;權重占比近3成的電子零組件業自去年下半年也轉呈負成長,導致年增率僅0.58%,為近6年來最低增幅。
展望未來,由於全球經濟成長放緩,加上近期國際金融市場動盪及地緣政治風險升高,恐抑制製造業生產動能。
楊貴顯分析,今年第1季製造業生產在比較基數已高情況下,年增率將續呈負成長。但電子零組件業則因半導體產業鏈庫存逐步去化、太陽能接單走強,減產現象可望逐漸緩解,預計1月製造業生產將持續衰退,但減幅可望較104年12月縮小,估計減幅在5%以內。
至於整體工業生產何時有機會轉正,楊貴顯指出,若全球需求不要再往下大幅震盪,「最快有可能第2季,大概5、6月就會相對好一點」。1050122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